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電/據中國金融新聞網報導,近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未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點工作指明了方向,引導金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為何是這五大領域?從金融管理部門的角度和金融機構角度看,如何更好引導金融資源向這五大領域傾斜?整體來看,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還有哪些短板待補齊?圍繞這些問題,《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連平。
《金融時報》記者: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何是這五大領域?應該如何加強相關工作?
連平:這五篇大文章所涉及的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點和經濟結構優化的發力點。其實質是調動更多的金融資源更好地支持國家重點領域建設和支持薄弱環節。
其中,科技創新事關我國製造業是否能夠保持強大、技術是否能夠領先國際水平、是否能夠盡快消除先進技術領域的“卡脖子”現象等重要問題,金融需要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創新;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發展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領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助於加快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的發展步伐。同時,我國經濟面臨的一些嚴峻挑戰,需要金融持續且有力度的支持,普惠金融和養老金融正是改善民生的兩個重要手段。
人民銀行數據顯示,針對科技創新、普惠小微、綠色發展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加強。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獲得貸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21.28萬家,獲貸率47%,比上年末高2.7個百分點;綠色貸款餘額28.58萬億元,同比增長36.8%,高於同類貸款增速26.6個百分點。未來,金融業要做好這五篇大文章需要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有針對性地加大支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