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7日電/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可以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可以充分利用灣區優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助力科技強國建設。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對於大灣區提升國際競爭力、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也具有重要深遠意義。
光明日報發表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張光南文章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方面,具有區域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平領先等良好基礎。近年來,大灣區著力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增強人才吸引力、構建高效能創新平台體系,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文章分析,在人才自主培養方面,粵港澳大灣區通過教育交流合作,促進教育融合創新,推進大灣區人才共育,建立了適應市場需求的教育體系,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各類人才。粵港澳三地教育行政部門建立定期會商機制,統籌各項人才培育的政策方案。通過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促進大灣區內地城市產業資源與港澳教育資源互補,增進港澳與內地人才培養合作。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香港多所院校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開展合作辦學,實現育才資源共享。澳門大學橫琴校區通過設立聯合實驗室、產學研示範基地等,推動澳門與內地的人才培養合作和協同創新。
在增強人才吸引力方面,大灣區通過優化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提升人才服務水平等,進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大灣區很多城市都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人才激勵計畫。廣州發布產業領軍人才獎勵制度,並啟動“菁英計畫”等留學項目,引進和培養行業高端領軍人才。深圳面向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打破戶籍、身份、學歷、人事關係等制約,促進人才資源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香港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吸引優秀人才到港發展。為便利人才跨境流動、提升大灣區人才一體化水平,從推進大灣區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認可,到大灣區內地九市開展港澳律師執業試點,再到2023年2月試點實施的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一項項務實舉措不斷為大灣區人才流動與交流合作增添新動力。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大灣區在做好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等創業就業服務保障的同時,還注重解決人才發展的後顧之憂,加強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服務支持。2019年年底,粵港澳大灣區住房公積金信息共享平台上線,大灣區內異地使用住房公積金不再需要提供原所在地公積金繳存證明,可一次完成辦理。
在高效能創新平台體系建設方面,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通過對接國際市場規則、創新管理模式、優化產業布局等人才高地環境建設,不斷提升創新效能,增強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比如,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障和管理制度以及國際商事調解仲裁機制等,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人才發展環境;創新政府人才管理模式,充分發揮高端人才在法律框架下的自主權,建立高度開放的平台合作機制。同時,依托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優化產業布局,集聚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高端製造等現代產業集群,共享重大科研設備和平台,吸引國際高端人才扎根灣區創新創業。
文章強調,粵港澳三地優勢互補、協同合作,加快打造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關係到國家對於大灣區建設的總體戰略目標的達成,也是助力中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接下來,大灣區應進一步促進人才一體化建設,加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為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流動提供便利條件,優化人才發展的綜合環境,讓各類人才會聚灣區、各展其才,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和人才強國建設貢獻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