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3日電/習近平總書記4月視察廣東時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強陸海統籌、山海互濟,強化港產城整體布局,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全面建設海洋強省。廣東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強調,要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在打造海上新廣東上取得新突破,構建科學高效的海洋經濟發展格局,做大做強做優海洋牧場、海上能源、臨港工業、海洋旅遊等現代海洋產業,強化涉海基礎設施、海洋科技、海洋生態等支撐保障,為廣東改革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藍色動力”。廣東海岸線長度、海洋產業總產值均居全國第一,在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能力也有責任向海圖強,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激活“藍色經濟”動能,奏響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樂章。
向海圖強,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勢在必行
廣東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擁有4084.48公里的大陸海岸線、41.93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和1963個海島,海洋經濟規模連續28年居全國首位,海上風電總裝機量占全國的26%,布局全國首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水制氫”融合項目,是貫徹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主戰場之一。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提高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以海洋需求引領構建安全自主可控的海陸一體化產業鏈,是奮力打造海上新廣東,走出高質量發展廣東路徑的重要抓手。
製造業是廣東的深厚“家當”和高質量發展“利器”。培育壯大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海洋船舶製造、海上風電、海洋油氣化工等萬億級千億級海洋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將為廣東堅持製造業當家、高質量建設製造強省提供有力支撐。向海圖強,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有利於粵東粵西沿海縣域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區的海上產業轉移,是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質量邁進的重要著力點。
創新思路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以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海洋特色優勢產業雙輪驅動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突出南海深遠海特色以及陸海產業鏈聯動特色,樹立大食物觀,深耕保障食品和能源安全的海洋基礎性產業,充分激發海洋“聚寶盆”潛能,建設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海洋特色優勢產業雙輪驅動的主體產業群,形成以海洋特色優勢產業為基礎支撐、以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引領、以融合型海洋產業新業態為前沿突破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為打造海上新廣東提供堅實支撐。
以全域化、集群化、融合化三大路徑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以全域化開發為引領,陸海統籌、山海共濟,全域支持、全域參與、全域行動,拓展深遠海開發空間,豐富海洋立體空間利用,強化陸地與海洋功能布局的有效銜接,一體謀劃“海洋產業+陸岸基地”,推動海洋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以集群化發展為抓手,依托廣東陸域製造業的良好基礎,推進陸海產業鏈對接,面向南海深海資源開發,推動形成覆蓋科研開發、總裝建造、設備供應、技術服務的海洋製造業全產業鏈體系,構築廣東“製造業當家”新格局,推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以融合化發展為突破,推動海陸產業融合、海洋一二三產融合、海洋產業跨界融合等多種融合化發展模式,打造海洋產業協同創新綜合體,培育海洋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以培育六大萬億級千億級海洋產業集群作為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立足廣東海洋資源禀賦特徵和海洋產業發展基礎,重點抓好大集群大平台大項目大企業建設,以培育海洋牧場、海洋旅遊、海洋油氣化工、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海洋清潔能源、海洋生物六大萬億級千億級海洋產業集群作為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搶抓智慧海洋產業、藍色碳匯、“海洋牧場+”、“海上風電+”等科技引領型海洋產業新賽道,加快形成“縱向成鏈、橫向成群”的產業集聚和規模效應,整體打造海上礦山、海上藥庫、海上油田,促進海洋產業由集聚發展向集群發展全面躍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