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5 2023年6月以來香港社交媒體對特區政府各項應對精神健康措施的關注度與正面情緒佔比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針對社會早前對特區政府在精神健康領域工作缺失的反映,近期發表的施政報告有力回應了相關的民意訴求與期待,不僅準確命中人手緊缺的要害,表示將增加醫護人手與社工培訓,並調動關愛隊協助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等,長遠而言還建立了一個防治結合的精神健康支援系統,從而更有效地運用有限資源提升精神健康服務的質量。圖5展示了自今年6月以來社交媒體對特區政府各項應對精神健康措施的關注度與正面情緒佔比,可見在本次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三項——提升精神健康服務及人手、關愛隊協助社區支援、以及加強校園精神健康教育,皆比早前在社會慘劇發生後的緊急應對措施有更高的正面情緒佔比,且處於接近5成至6成的較高水平。可見,社會多數輿論都看到了施政報告對精神健康問題的高度重視,並肯定了政府直指人手不足問題核心的務實措施,以及制定全盤長遠計畫以改善現狀的充分考量。
有網民表示,樂見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再次強調會增加精神健康支援相關專業人手,加快處理精神科個案,並探討加強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單位社工的培訓等,認為這體現政府扭轉了過去主要靠撥款解決問題的思路,真正看到並理解了前線工作人員希望改善人手問題的訴求,並預期長遠而言定能逐步提升公眾所獲得的精神健康服務。此外,也有不少輿論認同政府在精神健康領域充分發揮關愛隊的作用,表示在醫護、社工緊缺情況難以短期改善之下,由熱心地區人士組成的關愛隊,將能貢獻力量分擔部分精神健康支援服務的壓力。而針對政府加強校園精神健康教育,推出適合高小及初中的“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部分觀點也認為此舉能儘早在兒童進入青少年的敏感階段,有效預防及識別潛在的精神健康問題,而非在精神疾病出現乃至惡化後才開始介入。一些正面言論更表示,從前述重視在預防階段著力的舉措可見,本屆政府正逐漸形成系統性且具長期部署的管治思維,一改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痛”的處事作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