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2021年5月文在寅訪美時發表的韓美首腦會談共同聲明中提到“雙方確認維持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首次提及台灣問題。由於台灣問題的敏感性,因此建交30年來,歷屆韓國政府都未曾在外交場合觸及此議題,上述表態的出現可以說是韓國政策轉向的一個重要指標。
2022年保守陣營的尹錫悅成為韓國新任總統。在總統競選期間,他即批評前任文在寅的外交政策太過向中國傾斜,提出要向美方靠攏的政見,例如主張將韓美同盟的合作內容從軍事擴張至經濟、科技、供應鏈、公共衛生等領域,將同盟合作的範圍擴張至半島以外地區,積極推進加入Quad等。上任之後,尹政府也確實加緊腳步,實踐競選公約,而第一個重大外交事件就是對日本的和解政策。
眾所周知,韓國與日本都與美國有軍事同盟關係,因此在美國對朝鮮與中國的圍堵戰略上至關重要,但由於歷史問題,韓日關係一直都不甚融洽,這也一直是美國在構築東北亞戰略時深感頭痛的問題。文在寅政府時期,2018年10月韓國大法院判決日本政府應對日本殖民時期強制徵用勞工的受害者做出賠償,韓日關係急速惡化。11月文在寅政府宣佈解散朴槿惠政府時期達成協議而設立的慰安婦問題“和解治癒財團”,推翻了前任政府的承諾,日本政府認為這與徵用勞工賠償問題一樣屬於不遵守雙方協議的行為,於是對韓國展開一系列的報復措施,包括:對半導體製造最為核心的三項原材料採取出口限制強化措施,修改《出口貿易管理條例》,將韓國排除在享有便利通關手續的“白名單”之外。文在寅政府也不甘示弱,宣佈終止韓日軍事信息保護協議(GSOMIA),並也將日本排除在韓國的貿易通關“白名單”之外。
尹錫悅政府上台後立即採取積極主動態度來解決韓日之間僵局,一般認為這是為了配合美國的亞太戰略。2023年3月初尹錫悅政府宣佈將以第三方代為賠償的形式來解決二戰日本徵用勞工受害者的賠償問題,不再追究韓國法院所判決的日本企業的賠償責任。具體而言,由韓國政府設立“日本帝國主義強製動員受害者支援財團”籌措資金,代替被告日本企業向原告支付2018年韓國大法院判處的賠償金,賠償金則由1965年《韓日請求權協定》的獲益方浦項製鐵等韓國企業捐贈。這項決定也立即獲得日本的積極回應,尹錫悅在幾天後出訪日本,這是韓日之間時隔12年首次成行的元首國事訪問,可謂是意義重大。之後,在排放福島核污染水的問題上,尹錫悅政府也展現出默認的態度,雖然在國內也有指責,但卻為更進一步提升與美國的關係做好了準備。因為解決與日本的爭端、與日本更緊密地合作一直是美國對韓國的基本要求。韓日關係破冰之後,韓美日三角可以說已水到渠成,最終由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兩國元首來到戴維營舉行峰會宣告形成。
就在戴維營峰會不久前的7月27日是韓戰簽署《停戰協定》70周年的日子,朝鮮舉行閱兵作為紀念活動,中國、俄羅斯都派遣高級官員參加。由於俄羅斯派遣的是國防部長因而格外受到外界關注,因為這是1991年蘇聯解體後首次訪問朝鮮的俄羅斯國防部長。外媒大多認為這是中國-俄羅斯-朝鮮加強軍事合作的徵兆,世界進入了新冷戰云云。緊接著召開的韓美日戴維營峰會,更是落實了此一觀察。雖然各方都不承認在進行圍堵或對抗,並指責對方才是在搞小圈子、新冷戰,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東亞地區早已進入了新冷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