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強樞紐集散功能。統籌規劃建設新塘站、黃埔站、增城站、增城西站的“三客一貨”樞紐集群,加快建設完善與新塘站連接的國鐵、城際和地鐵線路(簡稱“三鐵”),推進建設黃埔站、增城站及相連接的“三鐵”,推動實施客運站國地、城際、地鐵“零換乘”,便捷客運站與白雲、寶安兩大國際機場聯繫,推進增城西站建設公鐵聯運樞紐和陸上絲綢之路重要鐵路港,推進黃埔港與大灣區港口群一體化發展,暢通兩區城市道路網絡,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增強廣州東部樞紐綜合服務功能和人流、物流集散能力。
二是壯大經濟支撐功能。依托廣州開發區、增城開發區及廣州東部樞紐門戶、珠江-東江高質量發展帶,完善配套高質量的公共服務,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大力招商引資聚智及集聚要素資源,促進兩區產業聯動集群發展,培育發展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企500強、“專精特新”及獨角獸企業,發展壯大總部經濟、平台經濟、數字經濟、流量經濟和體驗經濟,提升經濟國際競爭力。
三是激發創新引領功能。發揮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技術創新中心的牽引和支撐作用,積極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建設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及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集聚國內外科技創新資源,推動更多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重要承載區。
四是提升消費促進功能。依托廣州東部樞紐建設及城市化發展、人口集聚,建設國際知名商圈、都市特色商圈和國際化新型社區商業,培育標誌性商圈和新消費新場景新業態,建設“15分鐘便民生活圈”及夜間經濟集聚區,促進文商旅康體娛食深度融合發展,集聚有影響力的新型商貿企業和電商平台,擴大高品質的消費供給,持續舉辦各種消費節慶活動,提高商業活躍度和消費繁榮度,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要承載區。
做大做強製造業“家底”,挺起東部中心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標誌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製造強則經濟強。廣州東部是靠製造業起家、當家,也要靠製造業做大做強走在前列、走向未來。做大做強製造業厚實“家底”,既是發揮廣州東部中心優勢、重振工業發展雄風和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戰略支撐,也是建設“城市活力核”及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的必然要求,有利於支撐廣州“製造業立市”、推進“二次創業”再出發和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新征程上,廣州東部中心要向改革開放、創新合作要動力活力,多措並舉做大做強做優製造業,支撐挺起廣州東部中心的產業“脊梁”。
一是加快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未來產業並舉發展。實施製造業倍增計畫,搶抓全球新一輪產業布局調整機遇,加快做大做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型顯示、新能源智能汽車、高端智能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促進汽車、化工、電力、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居製造等傳統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積極謀劃發展人工智能、新型儲能、量子技術、光通信、基因技術等未來產業集群,促進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和新興產業建鏈,掌握產業鏈核心環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大灣區先進製造業高地。
二是加深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並進賦能。鼓勵企業“上雲用數賦智”,發展和推廣製造新模式,強化數字化深度融合應用,促進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健全綠色製造體系,培育綠色低碳工廠、園區和供應鏈,加快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和能效提升,促進製造業綠色化轉型。促進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推動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推動各產業門類、大中小企業、上下游環節高度協同耦合和相互賦能,開辟製造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
三是加強建平台、抓項目、優環境並推互動。突出各製造園區及載體產業特色,高標準建設一批製造業發展大平台,保障製造業新增用地需求。推動平台載體更大力度招商引資,促進要素資源向高端製造集中配置,建設、儲備和謀劃一批重大製造業項目,帶動製造企業集群發展。公平對待各類市場主體,高質量完善產業配套設施和服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降低營商成本,讓更多製造企業選擇、投資和扎根東部中心發展。
(作者:楊再高 廣州市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研究基地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