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2日電/近日,重慶知名美食街區延長消費時段打造夜間經濟,“深夜食堂”年均客流量超2000萬人次;湖南長沙促進美食、文化、娛樂等消費業態融合,通過嫁接情景體驗賦予服務消費更多人文內涵……今年以來,全國範圍內為促進消費市場加速恢復,採取創新模式、優化服務、豐富形態等系列舉措,推動餐飲、文旅、文娛、體育、會展等服務消費市場加速回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基層這些各具特色、各展所長的有益探索,充分展現了創新消費模式在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的巨大潛能。
創新消費模式回應了消費提檔升級的迫切需要。當前消費需求不斷走高,消費結構必然不斷優化升級。隨著新型城鎮化持續推進和國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群眾消費日益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新需求。無論是重慶倡導消費場景多樣化、長沙促進消費業態融合化,還是福建三明推動消費品牌標準化、山東淄博城市營銷流量化,都表明人民高品質生活需要正在引領消費內涵發生深刻變化。因時因地創新消費模式帶來的服務消費提檔升級,無疑為提升人民消費獲得感注入了強勁動力。餐飲美食、旅遊購物、人文歷史,與山水城市融為一體,呈現給消費者的是獨特、難忘的感受。“看山看水看風景”加速向“觀文品史、感悟生活”轉變。
創新消費模式促進了消費供給質量的優化提升。消費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對於暢通經濟循環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消費市場結構性變化會帶動國民經濟各個環節優化升級,尤其能夠促進供給端提質增效和供需更好匹配。在各方努力提振消費的當下,越來越多的“火爆出圈”消費產品受到熱捧,再次證明了活躍消費市場需要有創新、有品質、有特色的高質量消費產品與服務。冷鏈物流、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推廣,為優化服務消費的供給質量提供了強大支持,創造了更多可能。
創新消費模式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傳統美食文化的守“味”者大膽創新,讓“民以食為天”的國人走到哪裡都既能吃到家鄉味道,又能品嘗到各地美食。經濟的繁榮發展與古厝的良好保護,讓一個個傳統村落和街區煥發生機、轉型發展,為文化傳承注入嶄新活力和時尚元素。新時代中國人民既熱愛故里又向往他鄉,既活在當下又追求詩與遠方。通過創新消費模式,讓服務消費融合更多文化要素、承載更多文化功能,對於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國內消費潛能釋放仍大有可為。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日前發布《關於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其積極效果有望在基層落實中進一步顯現。不斷創新消費模式,探索創造消費場景,既是更好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要的有力之舉,更是真正激活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題中應有之義。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劉釩(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