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口問題始終是中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準確把握中國人口發展新特徵和新要求,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是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著眼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戰略抉擇。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
光明日報發表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委黨校副校長尹德挺、北京市委黨校社會學教研部講師劉帥順文章表示,當前,面對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形勢,在勞動力供給相對充沛的同時,更要積極適應和主動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把人口規模優勢轉變為數量與質量兼顧的人力資源優勢,提高人口綜合競爭力,以人口高質量發展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根基。
文章分析,人才紅利優勢創造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自近代科學誕生以來,現代化文明進步的背後都是人才的強勁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是致力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以高素質人才隊伍作為支撐,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以人才紅利優勢賦予中國式現代化強勁動力。當前,國際環境日趨複雜,逆全球化思潮抬頭。與此同時,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高素質人才越來越成為贏得國際競爭和爭取戰略主動的最寶貴資源。應把人才強國建設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工程,加快塑造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格局,不斷提高人口素質,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人口總量充裕築牢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實基礎。人口既是文明之源的締造者,也是文明延續的傳薪者;既是物質與文化的生產者,也是時代革新進步的創造者。從全球歷史來看,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承未曾中斷的國家,人口總量充裕是其中的重要保障因素。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是衡量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潛力的重要維度,為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力量。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當前,中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人,每年新增勞動力超過1500萬,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4年,表明中國勞動力總量和增量依舊充沛,整體質量顯著提升。新時代的中國人口兼具數量和質量優勢,是國家強盛的直接體現,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勞動適齡人口規模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應著力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配套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通過生育政策優化促進生育意願提升、帶動生育行為轉變。同時,充分吸納勞動力高質量就業,使全社會勞動力參與率維持在穩定水平,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充裕的人口規模支撐。
人口分布合理激發中國式現代化的空間潛力。均衡合理的人口空間布局是世界性難題,人口與地域、經濟、資源等要素的協調匹配是衡量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維度。從區域分布看,中國東部地區人口占比約40%,在全國持續處於人口聚集態勢。與此同時,中國中西部地區也出現了人口回流的積極轉向,形成了東部三大城市群引力依然不減與中西部六大核心城市強勢崛起的人口分布新格局。從城鄉分布看,一方面,2021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4.72%,距離2035年達到70%至80%的發展水平還有一定的流動增量;另一方面,中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相對偏低,流動人口的市民化轉型提升潛力依然巨大。結合城市人口全面改革落戶政策,通過基本公共服務和就業培訓服務的優化完善,堅持推動以家庭為單位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穩定持續提升,能更好發揮人口聚集的杠杆作用,充分撬動人口流入地區發展的空間潛力,在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為其他地區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現代化之路提供寶貴借鑒,為中國式現代化釋放強大的發展勢能奠定堅實的人口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