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由於開發商項目定位、剩餘房源情況不同,售樓處現場的情況和成交數據也有很大差別。比如,有的樓盤並沒有出現“連夜購房”現象,但客戶到訪量確實有增加。“我們平時周末的到訪人數是20到25組,9月2日有35組。但成交數據沒有明顯的大幅提升,這不能說市場不熱或者新政沒有效果,更多的原因是與我們項目自身的貨量有關係。”某樓盤相關負責人解釋,之前一直在售的熱銷戶型是兩居室。剩餘的兩居戶型衹有15層和16層共十套左右,價格上高區比低區的普宅會貴一些,有需求的購房者可選的空間就小了。
該負責人進一步介紹,9月就要交房的項目是臨近地鐵的現售樓盤,但目前在售的主要是總價700萬左右的四居,更適合改善型需求的人群。改善型需求的客戶不會像剛需人群那樣有了購房資格會馬上入手,他們有更多的考慮空間,比如想要置換但二手房還沒有掛牌出售,所以成交量沒有立竿見影,上升也沒那麼快。從目前接待的客戶來看,首次置業人群對兩居室、低總價、普通住宅比較關注。此外,還有一部分是之前沒有計畫買房的人群也在看房,但卻對政策、購房資格的瞭解不是很清晰,對於是否要購買也不確定。
對此,有業內人士也表示,每次新政策落地後市場各方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消化,“認房不認貸”的調整,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剛需和改善型購房人的購房成本和負擔,相信隨著時間推移,包括首套房和改善型購房的剛需會進一步釋放,包括北京在內的各地樓市成交量、市場活躍度等方面會有更好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