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日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时再次強调,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並非新名词,近年来,我国各地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但在新时代,新型工业化有了新內涵和新特徵,还需准确把握,创新发展路径,激发更多新成效。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強国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工业化是前提和基础。工业是综合国力的根基,也是建设製造強国、质量強国、数字中国等的重要支撐;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可以说,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近年来,随著国內要素成本攀升和大国博弈日趋复杂,衹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才能构建起新的大国竞争优势。
当前,新型工业化面临著新形势和新机遇。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进工业化要遵循全球工业化的一般规律,也应立足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更要区别于中国历史上走过的经济发展模式。要认识到,我国工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強,产业基础和重点产业链脆弱问题突出,处于工业大国向工业強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也要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我们必须跟上时代抓住变革机遇,赢得发展主动权。同时,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一些国家针对我国先进製造业的打压不断升级,发展困难重重。
在此背景下,新型工业化有了新內涵和新要求。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活跃的领域,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工业领域提升效率、质量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大量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是工业化呈现新特徵的关键因素。绿色低碳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低碳化成为工业化的约束条件,並催生新产业带来新颠覆。因此,新型工业化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工业化,也是加快绿色低碳的工业化;是自主创新驱动的工业化,也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业化;是追求发展质量的工业化,也是以人为本的工业化。
不少地方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视为保持领先优势、实现后发追赶的重要途径,但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认为工业化就是发展製造业,不明确工业化的本质是生产效率变革,忽视对其他产业的现代化改造。再如,认为工业化中后期製造业占比就应该下降,事实上,上海、深圳等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製造业仍是经济增长主动力,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也纷纷推动高端製造业回流。此外,推进新型工业化也面临著招工难、用工贵、用地紧缺、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等风险。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以智能製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保持製造业占国內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著力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可控能力,是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增強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路径。
总而言之,要立足我国已有成就、优势和国情,总结世界工业化经验与教训,久久为功,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黄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