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古箏藝術貴在傳承創新
http://www.CRNTT.tw   2023-08-11 14:31:30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網評:古箏藝術貴在傳承創新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袁莎(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與古箏藝術相伴30餘年,我越來越認識到,琴音是寄托細膩心境的最好載體,也是東方美學恰如其分的體現。

  古箏的歷史長達2500多年。它剛柔並濟,既可以溫婉舒緩、清微淡遠,又可以演奏出金戈鐵馬、排山倒海般的磅礴氣勢。它的音域寬廣,富有可塑性,有張力、有能量、有氣場,可以藝術化、詩意地傳遞人的思想與情感。大道至簡,氣象萬千,古箏藝術的這種敦厚與詩意是中華美學精神的極致代表,積澱著中華文化數千年來深厚的人文底蘊。

  記得2001年,我入圍中國音協主辦的第一屆中國民族樂器(古箏)國際比賽決賽,在選擇參賽曲目時,挑了一首取材於傳統樂曲《滿江紅》的古箏曲。這一決定讓身邊很多人擔心:古曲過時了,演奏時也不夠炫技,不容易出彩。但我還是希望能在這樣重要的比賽中,演奏代表中華文化的音樂,彈一首讓自己的感情“有着落”的曲子。最終,我贏得了比賽。來自評委的認可讓我更加堅定,音樂需要文化的力量,需要心靈的力量。古箏藝術的發展離不開技巧與創新,但在這一過程中不能失去本土文化的根基。近年來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古箏現代作品,它們都是在尊重傳統、尊重音樂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索創新。

  古箏的傳統體現在流傳千年的古曲中,這是箏樂文化大浪淘沙的精髓。與此同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創造性演繹。我新近推出的音樂專輯《出水蓮》中,收錄有中國傳統音樂經典曲目、改編曲目、近代作品、當代作品與即興創作,絕大多數都經過了全新編配。我根據兩廣民間音樂、浙江越劇、陝西秦腔、揚州清曲等,對古箏曲目加以改編創作。這張專輯最後是在自然環境中錄制完成。居庸關長城前,明月朗照,音樂與天、地、人交融,激發了我的靈感和創造力。琴音入清風流水,心靈見天地山川,讓人領略中國傳統音樂與天地精神往來的無窮意境。

  古箏在國內家喻戶曉,但其魅力尚不為國外聽眾所熟知。考慮到古箏和詩詞、歷史、美學、哲學相通,可以作為中華文化的生動載體,我決定用一種新穎方式來拉近國外聽眾與古箏的距離——以中國古箏音樂2500多年的歷史發展脈絡為線索,結合中國古典詩詞,邊演奏邊講述,分享我對音樂背後故事典故、時代背景、美學意境乃至中華文化的理解。2017年,作為原文化部組織的“中華文化講堂”系列的一部分,我創作的“箏與詩——中國音樂文化之旅”音樂會在美國紐約林肯中心奏響。從《高山流水》《孔雀東南飛》《春江花月夜》到《滿江紅》《牡丹亭》《柳如是》,古雅出塵而又深情雋永的音樂緩緩流淌,展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和自信。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