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構建高質量區域創新體系
http://www.CRNTT.tw   2023-08-03 08:38:13
 
  提升區域產業鏈創新鏈雙向融通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與建設製造強國、夯實實體經濟根基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實現這一目標,區域空間無疑是核心落腳點,因而有必要進一步提升區域產業鏈創新鏈的雙向融通水平。一是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為先導,在城市群、都市圈層面構建“基礎研究—技術研發—中試生產—產業化”的產業鏈創新鏈共生發展生態,並在這一區域內探索布局“‘科創飛地’+‘產業飛地’”的模式,推進城際間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化的同頻共振。二是加快推進產業優勢地區,特別是一些擁有深厚製造業底蘊、在全球產業分工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城市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引導其在優勢領域兼顧規模擴容和技術迭代,建設更具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園區、創新型產業集群等創新載體,進而形成一批具備全球影響力的“製造+創新”重鎮。

  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首先,各地區應高度重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加快部署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匹配的、具備鮮明本地化特色的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體系,推動校企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展開產學研深度合作,通過塑造“教育—產業—科技”三位一體的融通互動機制,提升創新型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其次,各地區應著力塑造宜居、宜業、宜創的全過程人才服務體系,既要高標準建設創新載體和人才社區,為創新型人才在住房、醫療、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提供優質保障,又要因地制宜結合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需要,探索實行靈活高效的人才管理、人才評價、人才激勵制度,為創新型人才提供廣闊多元的成長空間。最後,積極推動區域人才共育共享和自由流動,建構證照互認、擇業互薦、服務互通的區域人才一體化政策服務體系。

  搭建區域創新的智能化全景治理框架。在高質量區域創新體系構建過程中,有必要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主體,基於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搭建“數據互聯+協同計算+精準施策+動態評價”的智能化全景治理框架。一方面,探索建設區域創新智能信息大模型,有效歸集人才、專利、產品、技術、企業等各級各類創新資源要素數據,利用前沿算法進行深度挖掘,進而為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支撐,實現區域創新資源要素“產生即歸集,歸集即計算,計算即生效”的智能化治理生態,並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基礎上推進數據開放共享,驅動這些資源要素在區域內自由流動、按需集成、高效配置。另一方面,利用大模型建立量質並重的區域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在關注發明專利授權量、研發投入強度、研發人員數量等創新規模指標的同時,利用前沿算法對能夠衡量人才紅利、創新複雜度、產業鏈創新鏈韌性等創新質量的指標進行開發和測算,基於此對區域內不同地區、不同產業鏈創新鏈的長板弱項展開科學、客觀的動態評價。

  以更加主動的姿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構建高質量區域創新體系,必須以更為主動的姿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一是全面提升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全球創新樞紐作用,探索布局更多以“我”為主的大科學裝置和大科學工程,同時加快將中關村科學城、張江科學城、深圳高新區等高水平創新功能承載區建設成為全球頂尖的科技園區。二是深入實施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畫,依托“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區域創新高地體系,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重大科技創新需求,探索建設“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並圍繞科技園區、聯合實驗室、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科技人文交流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的高水平共建展開更為緊密的合作。三是著力培育“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創新生態,一方面,以更大力度推進全球創新資源要素持續匯聚,支持高水平外資研發中心的設立和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國內創新主體面向全球引進具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經驗的高層次人才;另一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國內創新主體在海外布局研發中心,並以此為契機培育更多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具備自主創新能力,在不同創新強國和地區擁有“技術前哨”的世界一流創新主體。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周麟(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葉振宇(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