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研究經驗豐富,但接到系統保護建設任務時,薛峰團隊依然感到壓力巨大——中國電網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規模最大、控制運行最複雜的交直流混聯電網,“國內外沒有任何先例可以借鑒。”
“最大的難題是總體框架怎麼搭。”薛峰回憶,剛開始,團隊試圖通過完善傳統方法讓控制更精準有效,可仿真實驗做了一輪又一輪,哪怕將傳統方法應用到極致,還是解決不了一些問題。
既然傳統方法走不通,那就打破常規,繼承、發展並重構一套新的控制系統。
研發團隊查閱大量材料,通過密集“迭代”新想法,終於提出系統保護建設的總體方案。2016年5月,方案通過了電力行業6位院士在內的20位資深專家參加的評審。
正當大家為翻過一座“險峰”長出一口氣時,棘手的問題又來了。首個工程應用——華東電網開展系統保護時,作為“大腦”的調度主站與作為“手腳”的控制裝備竟然無法適配。
問題出在哪裡?“就像一條路,原來只跑公交車,現在有了私家車、輕軌、地鐵,調度系統如果不跟進,交通就會亂。”薛峰解釋。在主站系統的設計中,薛峰團隊大膽引入風險量化的概念,又將控制策略進行優化,一個嶄新的“大腦”系統被設計出來,控制裝備也進行了升級。
“理論上可行,但要經得起實踐考驗,還需充分驗證。”薛峰介紹,在電網中不可能頻繁做實驗,為此他牽頭建設了國家電網系統保護實驗室。實驗室里,一端是仿真的電網,一端是實際的系統保護控制裝備。經過多輪試驗後,系統保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充分驗證。
2017年5月,華東電網組織錦蘇直流實切驗證,系統保護經受住了考驗。此後,薛峰團隊繼續在系統保護領域攻關,有5G技術發展後系統功能的完善提升,也有儲能等新技術手段的應用……如今,國家電網公司六大分區電網均採用了南瑞集團研發的系統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