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獵獵長風、漫漫黃沙;人跡罕至、寸草不生,這是昔日茫茫戈壁的固有面貌。如今,隨著新能源產業的興起,貧瘠的荒灘沙漠一改往昔模樣,正在變身綠電供給的“藍海”。
來自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13日,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達5026萬千瓦,突破5000萬千瓦,裝機規模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數據背後,新疆新能源產業迎來哪些發展機遇?如何確保新能源發電“發得出”“送得走”“用得好”?記者為此進行了一線採訪。
·一系列重大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生產基地,新疆具有突出的“風光”資源優勢。在能源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中,新疆明確將新能源作為未來發展方向,為“三基地一通道”建設注入更多綠能。
如今的新疆大地,新能源產業方興未艾,一系列重大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走進哈密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期年產10吉瓦單晶矽棒和N型矽片的項目進入施工收尾階段。這是哈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清電矽業有限公司在產業鏈建設中交出的重要答卷。
項目經理周彥銘介紹,一期項目共投資40.2億元,逐步達產後,可帶動當地就業1300人左右,年產值約17億元。
在哈密市伊吾縣淖毛湖鎮的一片戈壁中,一座錐形塔高聳入雲。這並不是傳統的火電冷卻塔,而是中電工程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
與傳統光伏發電不同,這一光熱發電項目,由14500多塊五邊形定日鏡,以同心圓的形式圍繞著中心吸熱塔,將陽光反射到吸熱塔上把熔鹽加熱,從而將熱能轉化為電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