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在日前舉行的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白皮書數據顯示,主要國家數字經濟依然在高速發展階段,未來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或將進一步提升;2022年,包括中國在內的5個主要國家數字經濟總量為31萬億美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為58%;數字經濟規模同比增長7.6%,高於GDP增速5.4個百分點。這組數據不僅說明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主要經濟體的重要經濟支柱,也清晰反映了這樣的趨勢:當前數字經濟的規模依舊不斷增長,數字產業依舊勢頭強勁、活力充沛。
光明日報發表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文章表示,當前,全球產業數字化轉型體現出規模擴張和深度應用兩大特徵。產業數字化規模增長的關鍵動因是產業存在廣泛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工業、農業、城市公共服務、金融等多個產業領域都需要通過數字化轉型來拓寬行業發展空間。對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能夠為企業提質增效降本,也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技術支撐。
數字技術推動各行業轉型的同時,數字化轉型應用的內容也在不斷豐富。仍以工業數字化為例,機器視覺、AGV搬運機器人、智能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大大豐富了數字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數字化不僅推動工業企業實現智造,還通過消費互聯網的數據反饋,讓工業互聯網能夠更好地瞭解消費者。隨著產業數字化相關創新的內容日益豐富,企業通過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產業數字化創新實現差異化發展,以數字技術打造企業專屬優勢,與服務結合,締造企業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
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在規模擴張和應用深度方面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復盤中國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歷程和經驗,可歸結為兩點:第一,政策支持是中國產業數字化的重要推力,這既包括數實融合政策的引導,也包括通過各種法治規範構建產業數字化健康發展的生態;第二,中國在基礎設施上的大規模投入推動了產業數字化高速發展。
文章分析,未來,如何乘勢而上,進一步做大做優中國產業數字化?首先,要在基礎技術上實現突破,尤其要將數字技術的核心專利掌握在手中。當前,中國在這些領域依舊存在技術自主化短板,因此要增強對自主性關鍵技術的研發,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促進產學研用融合。其次,要充分發揮企業家的創新精神,營造寬鬆包容的數字技術融合發展的外部環境。數字應用創新要更多和企業實際需求相結合,應用深度要繼續加大。同時,要利用好產業示範效應,可以通過建立“燈塔工廠”、數智化標杆企業範例等方式,打造一批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案例。
文章強調,推動中國產業數字化再建新功,離不開有力的政策環境支持。符合數字中國建設規劃方向、符合數實融合的數字化轉型,需要更多的支持,包括融資、財稅優惠、補貼等。在政策扶持鼓勵的同時,也要強調法治建設前置,做到建章立制在前,可持續發展在後。要讓數字化轉型持續成為中國企業、中國產業、中國經濟創新式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中國產業鏈和價值鏈不斷向上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