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形態豐富多樣,沒有通用的民主模式,問題重重的美式民主更不是民主的模板。而美國卻強行將西方的民主自由理論作為分裂世界的武器,試圖故技重施,以意識形態為借口,實則通過結盟的形式,孤立、分裂中國以強化其霸權地位,此舉無疑給世界和平與發展帶來重大挑戰。
“去風險化”害人終害己
美國強化霸權的花式舉措看似天衣無縫、步步為營,但其違逆多元、開放和合作的國際社會發展方向,開時代的倒車,結果必定事與願違。
面對美國單邊挑起的貿易戰爭,中國並沒有屈服。相反,中國通過實施擴大內需、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實行產業革新、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等先進經濟戰略,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更多機遇。2022年,德國新聞電視台報導稱,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引擎。同樣,對於美國用心險惡的科技封鎖,中國積極自主創新實現突破。以中國的芯片產業為例,在設備上,中國以296.2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居全球半導體設備的第一市場;在製造上,中國已實現14納米純國產芯片的規模量產;在技術突破上,中國將在2023年內完成光子芯片生產線。中國芯片供應鏈的國產替代已勢不可擋。
美國不但未能實現“去中國化”的美夢,還在現實中遭到反噬。據報導,美國關稅壁壘導致的國內進口產品價格飈升給本國消費者帶來沉重負擔,出口管制使其痛失全球最大的中國市場,阻斷中國供應鏈引發生產成本劇增導致許多本土企業苦不堪言。據統計,自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後至2022年,美國企業就損失了1.7萬億美元的市值,失去20多萬個就業崗位。在科技領域,美國的封鎖計畫也面臨著崩潰瓦解:首先,美國的芯片法案因國內政治變動風險而面臨後續政策難以出台,執行困難的局面;其次,美國主導的“芯片四方聯盟”因難以彌合國家利益而可能終將解散;最後,芯片三方協議也難以突破自由市場的發展規律,並存在集體行動下難以協調競合關係的困境。美國不僅沒有實現全面脫鈎,還損失37%的全球半導體市場收入與4萬個就業崗位。美國的“去風險”實際上是去合作、去穩定、去機遇,損害全球發展,最終害人又害己。
國際經濟與科技的發展需要各國相輔相成、相依相存。中美兩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與科技大國,本應友好合作、互利共贏,但美國卻為了維持其強霸地位而扣動瞄准中國的扳機。此次美熱炒“去風險化”,實則妄圖實現“去中國化”以強化其全球霸權,但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如此做法是愚不可及、損人不利己。其打出去的子彈,終會落在自己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