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用數字技術為優秀傳統文化賦新能
http://www.CRNTT.tw   2023-07-10 09:38:52
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保護團隊圖像處理人員年海麗在拼接壁畫圖像(4月25日攝)。數字化探索為莫高窟的保護與傳承開辟了全新路徑,數字技術讓敦煌文物走出洞窟,跨出國門,走向“永久保存、永續利用”。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網評:用數字技術為優秀傳統文化賦新能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謝霜天

  據光明日報報導,“智慧古籍平台”全面立體展現古籍內容,以人機交互的方式滿足讀者一站式查詢、閱讀與研究需求;“雲游長城”“VR莫高窟”等互動形式為遊客帶來沉浸式體驗;各地博物館大力布局數字館藏,在手機、電腦上即可隨時隨地、足不出戶觀賞稀世古籍、文物……近年來,數字技術推動的傳統文化創新傳播,帶給人們新穎的審美體驗,激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生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於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認識中華文明的悠久歷程、感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就要深刻把握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這個重要特徵。對於賡續歷史文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來說同樣如此,運用數字創新、數字共享、數字經濟助力更多人接觸中華文明,感知中華文明的內在魅力,才能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當前,元宇宙、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發展以無限可能。通過遊戲引擎技術還原的長城,畫面清晰度可以達到毫米級;擁抱數字技術的莫高窟,已完成近290個洞窟、44身彩塑的數字化采集,還有170多個洞窟的虛擬漫游數據采集;北京人藝採用8K技術錄制直播經典話劇《茶館》,在抖音、微博、微信視頻號等平台均獲得超百萬人次的觀看。這些數字技術的應用,賦予傳統文化時代感、新鮮感,讓傳統文化真正融入大眾傳播語境,也讓數字文化創新成為賡續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數字文化共享是“兩創”的重要途徑。新媒體是傳統文化共享的重要平台,通過大數據可以實現用戶畫像,對每個用戶進行個性化的文化內容推薦,實現精準的分眾傳播,提高傳播效能。比如,萍鄉東儺面具、長汀公嫲吹、恩施揚琴等眾多瀕危非遺項目都通過新媒體找到了“新觀眾”,其中的關鍵就是實現了傳播的精準化。同時,要充分喚起青年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抓住青年、培養青年、引導青年、組織青年,使其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共享的主力軍、生力軍,是數字文化布局的重中之重。比如,某短視頻平台發起了“非遺合夥人計畫”“看見手藝計畫”等傳統文化助力工程,目前已支持116位30歲以下認證非遺傳承人活躍在平台上。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