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曹妃甸港區迎來首列烏蘭巴托發出的中歐(中亞)班列(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網評:中歐合作應對時代變局,是順民心趨大勢之舉
來源:中國網 作者:華章(中國網評論員)
6月18日至2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應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法國政府邀請,赴德國舉行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並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
過去一段時間,受中美關係陷入低谷的影響,中歐關係也出現不小的波折。“疑中”“恐中”論頻頻見諸歐洲輿論場,為雙方友好氛圍以及合作前景蒙上陰影。不過,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以及雙方維持各層級的密切溝通,中歐關係近半年多來呈現出可喜的回暖跡象。去年11月,朔爾茨成為黨的二十大後首位訪華的歐盟國家領導人,為其他歐洲政要的中國行拉開序幕。今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成為中國對外交流全面重啟、全國兩會成功召開後首位訪華的歐洲國家元首。一個月後,中國新任外交部長秦剛首次出訪德法等國。
此次李強將首訪選在歐洲、首站選在德國,不僅是中歐近段時間熱絡關係的延續,更體現出中方對進一步深化中德、中法關係,在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背景下,繼續強化雙方各領域密切交流和務實合作的高度重視。在當前國際局勢複雜多變、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中歐關係向好發展順乎民心、順應大勢,將為全球的和平與穩定注入正能量。
中歐加強互利合作,符合雙方民眾期待
今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龍來華訪問,不僅中國政府給予高規格接待,中國民眾夾道歡迎的熱烈場面也給歐洲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同月,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對11個歐盟國家共16168名受訪者發起的民意調查顯示,46%的歐洲受訪者認為中國對本國來說是“必要合作夥伴”或“共享利益和價值觀的盟友”;63%的受訪者認為發展對華經貿關係“風險與收益平衡”或者“收益遠大於風險”;大部分受訪者不認為中國想要挑戰和破壞歐洲,也不相信美國政府推動的所謂“民主與專制對戰”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