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據人民網報導,在山西省介休市,民營經濟發展有一組數據引人關注:民營經濟貢獻了90%以上的企業數量、90%以上的勞動就業、90%以上的工業增加值、90%以上的稅收。
和山西多數地區一樣,介休礦產資源豐富,尤以煤儲量為冠。在改革開放初期,介休鄉鎮企業蓬勃發展;1992年,撤縣改市,焦化企業異軍突起。多年來,介休形成以“煤焦鋼化”為主導的工業布局,民營經濟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生力軍。
作為資源型地區,山西肩負著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的使命。面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介休引導民企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聚焦“鏈”式發展,探索綠色轉型。當地做了哪些探索、收穫什麼經驗?記者進行了探訪。
鍛造長板
鏈式效應不斷顯現
我國能源資源禀賦特點,決定了必須長期堅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道路。如何實現綠色轉型,是資源型城市發展繞不過的課題。
“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介休市委書記任光耀認為,面對產業鏈層級較低、市場競爭力較弱的困局,要著力鍛造長板,培育“鏈主”,發揮其對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牽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