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白墻的荊楚風格民居錯落有致;穿插在街巷之間的青石板路,連通家家戶戶……走進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歸州鎮香溪村,歲月的氣息撲面而來。
這是一個始建於明清時期的傳統村落,位於長江北岸,平均海拔600米左右,背靠海拔870米的金蟾山。登上金蟾山遠眺,長江、香溪河和蔔莊河,以及屈原鎮、郭家壩鎮等周邊村鎮的山水美景盡收眼底。村內有3處較為集中的古建築群,均建於清代乾隆早期,還有多處建於清代中後期和民國時期的古建築。傳統建築規模超2萬平方米,占村莊建築總面積80%以上。
豐富民俗 寄托敬意
這裡的端午“大過年”
取蓼葉3張,在左手掌中撐開,左右相折卷成三角圓錐形。用筷子加入香軟的糯米、飽滿的紅棗、甜絲絲的紅豆沙,按壓結實,左手虎口夾緊,卷包得有棱有角……端午前夕,在香溪村的一間農家小院裡,村民李紅正與家人一起包粽子。
秭歸是屈原的故鄉,每年端午,當地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李紅告訴記者,對於秭歸人來說,端午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當地有“端午大過年”之說。千百年來,秭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端午民俗。
“咚咚咚……”在風平浪靜的香溪河上,伴隨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鼓點,20名劃手整齊劃一地揮動手中的船槳,奮楫擊水,驅動著彩色的龍舟全速前進,坐在船後的舵手則根據前行的路徑,適時調整方向,控制船的平穩性。“香溪村龍舟隊已經組建了20多年,近幾年在鎮內的龍舟賽上都是第一名。”擔任龍舟隊鼓手的香溪村黨支部副書記劉全說,每年端午節,縣裡都會舉辦龍舟競渡賽,邀請全縣居民以鎮、村為單位參賽。農閑時,劉全組織龍舟隊隊員到香溪河訓練,爭取今年再創佳績。
“秭歸人一年要過3次端午節。”秭歸縣委宣傳部文化文藝工作負責人周華山說,農曆五月初五是“頭端午”,人們開始掛菖蒲、艾葉,飲雄黃酒;五月十五為“大端午”,各家各戶備下佳肴接女兒、女婿回家同享,劃龍舟、投粽子、辦詩會;熱鬧的節日氣氛一直持續到五月二十五“末端午”,前後長達20天。
古朴村莊 歲月悠長
這裡是民居“活化石”
走進香溪村胡家坪一處古朴的大院,建築平面呈長方形的天井房,兩進四合院式布局,由前廳、堂屋和左右廂房等單元組成。“胡家坪古民居是典型的三峽地區新灘古民居建築風格,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特點,有巴楚民居‘活化石’之美譽。”秭歸縣住建局傳統村落工作負責人李雲介紹,三峽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之所,巴、楚、蜀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交融,其民居建築形式呈現多元風格,比如幹欄式、井幹式、碉房式、四合院式等。
近年來,歸州鎮政府對香溪村制定了保護性規劃,對3處清代古建築群進行結構件加固、修補更換小青瓦,並指定專人管護,盡量維持其原始形態;對於其他還有人居住的古建築,考慮到居民安全,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開展危房改造。目前,已全面完成131戶傳統民居的保護性修繕。
如今,古老的香溪村,變化越來越多。3公里長的居民點區間硬化路全面貫通,建成4500米的旅遊步道、3座觀景平台和1500平方米的停車場,污水收集處理系統覆蓋全村,新開了5家農家樂、一家特色民宿,每逢節假日人氣火爆……這個三峽庫區的傳統村落,向世人展現著新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