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場上流行一種“主動進攻即最好防守”的戰術,同理,面對即將迎來的諸如就業、結婚等一系列現實壓力,如果只是一味選擇“延畢式”的退卻,或者盲目跟風式的主動延畢,則很有可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會面臨更多機會成本的損失。耐人尋味的是,在媒體記者的訪談中,有的主動延畢的學生表示,自己正是因為沒有找到足夠理想的工作,才主動選擇延畢。就此而言,正所謂一時的暫停不代表一勞永逸,今年找不到理想工作,並不意味著明年一定能找到。如果未來規劃不清晰,延畢反而可能成為絆腳石。
當然,在就業和深造壓力等較大的情況下,有的准畢業生經過深思熟慮採取主動延畢有一定合理性。在延畢緩衝期,可以讓自身進一步想清楚目標所在,讓下一階段選擇多一點回旋的餘地。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無論從何角度而言,衹有主動出擊才能最好地把握住機遇。
還有一點需要重視的是,毋庸諱言,目前社會對選擇“延畢”的學生寬容度依然有限,對此,有關各方都應正視延畢這個話題,綜合考量,積極應對。
具體而言,於學生個體來說,應該更加注重自身的職業規劃和發展設計,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與能力,減少試錯成本,而非僅僅停留於校園內的舒適環境。已經延畢的同學,則應該為續航積蓄力量。作為教書育人主陣地的學校不能被動作為,而應適時加強對學生的規劃和指導,為其提供更多的求職信息和培養機會,同時也應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規範學生的學業進展與延畢管理。於用人單位來說,也應盡可能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實習機會,幫助他們找到方向。而對社會輿論一方,則應引導公眾理性看待延畢,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審視也不要一刀切地單純肯定或否定,而是多一些思考的聲音。
言而總之,在人生的長河中,充斥著無數種可能,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會影響人生的發展方向。對准畢業生來說,可以選擇“戰術式延畢”,但就業機會並非一成不變,無論按時還是延畢,都應該提前規劃,不斷提升能力,未來人生不斷升級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