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網評:知識擺攤是有益的“創業”嘗試
來源:東方網 作者:黃齊超
畢業季,一些大學生上街擺攤,但不是賣衣服、做餐飲、賣咖啡,也不調雞尾酒,而是提供“付費聊天、咨詢”服務。中山大學哲學系的研究生“熱帶魚”,在大理古城人民路支起“學術擺攤”的攤位,她為第一單客戶講“人生的意義”後,打折收了66元。在大理“知識擺攤”的不止“熱帶魚”。畢業於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拙木”,也從事了這個新興的行業——“知識擺攤”。他的心理治療攤,成功安撫小情侶的分離焦慮,客戶給了200元。(6月8日 澎湃新聞)
不少剛畢業的大學生,加入了自主創業的大軍。創業,一定要做實體嗎?也不一定,有些大學生創業,就選擇了網上創業,比如做網絡銷售、在網上寫公眾號等等。只要適合自己,就不必拘泥於創業形式。在筆者看來,像剛畢業的“熱帶魚”和“拙木”,他們在街頭“擺知識攤”,也是一種有益的創業嘗試。
別以為大學生都涉世未深,沒見過世面。事實上,很多大學生頭腦靈活,有專業知識,有看待事物的獨特視角。他們從自己的專業出發,為顧客提供有償聊天服務,能讓顧客得到不一樣的體驗與收穫。很多大學生在網上開直播,收穫數以萬計的粉絲,相當於網絡版的“知識付費”。
在鬧市街頭“知識擺攤”,相當於線下版的“網絡直播”,也是一種創業的新形式。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擺知識攤”能在線下得到鼓勵和認可,肯定也會轉戰到更廣闊的平台,成為網紅博主。當然,“知識擺攤”能否達到預期效果,也是因人而異。再者,萬事開頭難,新型業態更是如此。不過,“知識擺攤”可以為剛畢業的大學生提供一扇與社會親密接觸的新窗口,僅此一點,就值得鼓勵。
當然,大學生想做“知識擺攤”也非易事:首先,很多大學生都不善言談且社恐,這是個不利因素。如不克服社恐,肯定不能從事提供聊天服務。其次,既然是“知識擺攤”,就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得到顧客的認可。
誠然,“知識擺攤”是小眾化的創業實驗,還有諸多的不利因素,失敗的概率不小,但我們不能因此否認它的積極意義。無論成敗,我們都應給予“知識擺攤”支持的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