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賡續中華文脈 澤被千秋後世
http://www.CRNTT.tw   2023-06-07 10:10:13
 
  藏之名山、傳之後世——

  構築傳承悠久文明、賡續中華文脈的種子庫

  作為文明發展的結晶和文化傳承的金種子,版本銘記著中華民族誕生、發展、壯大的演進歷程,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版本的載體千變萬化,不論是不可多得的典籍古卷,還是燦若星河的藝術珍品,每一件留存至今的版本,都是中國人的底氣和驕傲,彰顯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我國歷朝歷代都把版本保藏傳承放在重要位置,從周朝的守藏室到漢代的天祿閣,從唐代的弘文館到宋代的崇文院,從明代的文淵閣到清代的四庫七閣,專藏機構一直承擔著培根續脈的文化功能。

  進入新時代,如何進一步保藏好我們民族的版本?如何更好傳承這一民族文化根脈?

  中國國家版本館,正是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

  這是著眼未來的深遠考量——

  護文明之火種,傳永續之文脈。實現中華文明載體的永久安全保藏,中國國家版本館應建在何處?

  立足文化種子“藏之名山、傳之後世”主旨,在經過多次現場考察後,最終確定中央總館選址於北京城中軸線北延長線上、燕山腳下的青山綠水間。這裡原是一處廢棄的采石場,經過生態修復,一片氣勢恢弘的仿古建築群依山就勢興建起來。三個分館也都依山而建,分別位於西安秦嶺圭峰山、杭州良渚和廣州鳳凰山。各館均設置了展示區、保藏區、洞藏區、交流區等,規模和條件在版本保藏史上達到新高度,確保中華版本免遭各類災害損毀。

  建設國家版本館,是集中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反映當代文化發展成果的創造性舉措,在新時代樹立起嶄新的文化豐碑。

  這是國風國韵的集中彰顯——

  中央總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莊惟敏領銜設計,秉承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西安分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領銜設計,體現漢唐雄風;杭州分館由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王澍團隊設計,呈現江南宋韵;廣州分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何鏡堂主持設計,展現嶺南新韵。

  各館凸顯山水交融、露隱相間、館園結合的特色,將國家版本館獨特的地理環境、恢弘的建築設計、雅致的展廳環境和珍貴的精品版本有機結合,以美的風景吸引人、美的建築打動人、美的版本感染人、美的文化熏陶人。

  “園林景觀因地制宜,建築區域方正雅致,突出典藏文化特色,充分體現中華文化特徵和新時代特點。”中央總館園林景觀總設計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教授朱育帆說,在設計上,國家版本館力求凸顯文化性、傳承性、標識性。

  這是版本文化的獨特魅力——

  版本是高段位的文化載體,反映和見證著一個時代的文明成就,也推動著一個民族的發展進步。“藏什麼”“藏多少”“怎麼征”“怎麼藏”“怎麼展”,成為國家版本館內容建設的關鍵。

  國家版本館建設始終突出版本文化的獨特風格,經過多次專家研究論證,確定將古今中外載有中華文明印記、文化符號、文脈信息的十大類版本資源納入保藏範圍,力求構建豐富權威的中華版本資源庫。藏品展品遴選時,堅持以文化價值含量為標尺,甄選具備歷史價值、思想價值、社會價值與審美價值的版本,以求“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韵”。

  卷帙浩繁,坐擁百城。全國近900家收藏單位、580餘家圖書出版社、1萬餘家報刊社以及眾多民間藏家,認真開展古籍版本資源調查,積極奉獻珍貴版本資源。截至目前,總分館共入藏2500餘萬件(册)版本,其中不乏具有傳世價值的經典版本。

  中央總館文華堂南廣場,一座石雕巍然矗立,這一印面邊長1.6米的石印章,上面鐫刻四個大字:“賡續文脈”,向世人宣告著這座嶄新文化殿堂的職責使命!

  這是新時代的國家文化殿堂,也是傳給後世的文化寶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