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http://www.CRNTT.tw   2023-06-05 08:42:43
  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地球是人類共同生活和守護的家園,孕育了人類,也為人類提供了發展文明所必需的物質基礎。面對生態問題的挑戰,全人類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站在為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強調“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呼籲“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孫友宏文章表示,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共謀全球生態文明之路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文章分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社會自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來,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加速了對自然資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態系統平衡,造成生物多樣性銳減,人與自然矛盾日益凸顯。根據聯合國發布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報告》,全球物種滅絕的速度比過去1000萬年的平均速度快數十至數百倍,而且這一速度還在加快。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隨著人類活動地域的不斷擴大,大量生物物種相繼滅絕,生物鏈的斷裂給人類經濟社會供應鏈帶來巨大風險,直接影響人類自身的生存安危。面對生態環境的各方面挑戰,世界各國必須齊心協力,深刻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切實維護全球生態、生物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衹有和諧共生,才能共育共榮。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據統計,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樣性維持著超過30億人的生活和發展,有超過16億人的生計依賴於森林和非木材林產品。自然是生命之母,人因自然而生。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僅關係著人民福祉和社會發展,還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以及人類未來。解決工業文明進程所帶來的人與自然的深層次矛盾,必須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

  助力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關係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後勁。我們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構建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的地球家園。”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追求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統一,應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共同目標。當前,世界範圍內自然資源短缺愈加緊迫,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我們必須對人類文明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綠色轉型,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係,把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綠色高效利用的基礎上。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