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時報專欄作家趙麟(中評社 束沐攝) |
中評社上海5月17日電(記者 束沐 海涵 李子寧)“紀念汪辜會談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近日在上海舉行。中國時報專欄作家趙麟指出,美國一直是兩岸關係上的“第三者”,而其介入對華事務一向是以美國利益為考量依據。由於美國利益常隨國際情勢的演變及美國主政者的詮釋不同,致使兩岸關係容易被美國“綁架”。
趙麟說,1990年代初期,台灣成立“國統會”、通過《國統綱領》;大陸方正值鄧小平南巡後開展改革開放;美國老布什主張“台海維持現狀”,並協助兩岸共同加入APEC。美陸台三方利益一致,奠立了1993年“辜汪會談”順利舉行的基礎。
趙麟認為,21世紀伊始,美國因為“911事件”專注於中東反恐戰爭,無暇顧及亞洲,大陸趁勢崛起。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後,大力發展製造業與出口貿易,經濟年均增速超過10%,終於在2010年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美國感覺苗頭不對,奧巴馬政府決定“重返亞洲”,但與中國大陸仍然維持“正面與合作”的關係。特朗普時代對陸由競爭轉趨鬥爭,但“鬥而不破”。拜登接任後延續此一基調,並在全球組合“抗中聯盟”。而台灣在蔡英文總統執政後強烈反中倚美,致使美陸台三方互動嚴重失衡,兩岸關係亦隨之動盪不安。
趙麟表示,緬懷辜汪精神瞻望未來,必須跳脫美國綁架的宿命。衹有兩岸加強溝通交流,各自調整對美工作戰略,朝向當前美陸台唯一交集“和平發展”努力,才能超越當前困境,共創兩岸榮景。
此次研討會由全國台灣研究會、上海東亞研究所、旺報(旺中媒體集團)共同主辦,由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上海市台灣研究會聯辦,支持單位為上海太平洋國際戰略研究所。這是疫後兩岸交流逐步恢復以來,由兩岸相關機構共同舉辦的、規模最大的線下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活動。中評社就此次在上海舉行的“紀念汪辜會談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表述的觀點作全面深入的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