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積蓄新動能 我國海洋經濟複蘇態勢強勁
http://www.CRNTT.tw   2023-05-09 18:36:40
  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據人民網報道,今年一季度,我國海洋產業穩步發展,海洋經濟實現良好開局。

  “隨著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複,一季度我國海洋經濟呈現恢複向好態勢。”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曉健在接受人民網財經采訪時表示,隨著海洋領域宏觀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將逐漸加快,在海洋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融合的新態勢下,二季度海洋經濟向好勢頭有望進一步延續。

  海洋資源供給穩定提升

  海洋不僅蘊藏著重要的戰略資源,更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如今,海洋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海洋生產總值為2.3萬億元,同比增長5.1%,高於國民經濟增速0.6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8.2%。海洋經濟規模和效益顯著提升。

  “一季度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新增16個,涉及海域面積共超過11.3萬畝,國內海洋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4.4%,其中海水養殖產量同比增長4.9%。海洋漁業生產穩步增長,‘藍色糧倉’建設持續推進。”崔曉健介紹。

  與此同時,海洋油氣產量也在平穩增長。崔曉健表示,一季度我國海洋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8%、6.5%,成為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強有力的保障。

  此外,涉海民生改善能力不斷提升。問卷調研顯示,涉海企業生產經營穩定,預期向好。近六成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實現同比增長;超八成企業職工人數較上年末增長或保持不變,近兩成企業實現增員,吸納涉海就業人員能力持續增強。

  海洋傳統產業穩步發展<nextpage>

  海洋傳統產業是目前海洋經濟穩步回升的主要支撑。崔曉健介紹,目前,我國海洋旅游市場複蘇明顯,海洋客運量恢複性增長明顯,同比增長87.8%。一季度,江蘇、福建接待游客總人數分別為1.8億和1.1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400億元和1323億元,海洋消費活力持續提升。

  崔曉健表示,目前,海運貿易平穩發展,雖然面對外需減弱的挑戰,但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展現較強韌性,開局穩中向好,海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5%,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外貿貨物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2.8%、7.3%。天津港生產作業效率先後8次打破作業記錄,港口吞吐量創首季度歷史新高;大連港口集裝箱貿易量同比增長20%,多艘貨輪連續刷新通關作業記錄。

  除此之外,海洋船舶工業發展態勢良好,新承接訂單增幅明顯。“新一輪舊船淘汰周期持續釋放紅利,全國新接海船訂單量同比增長66.9%,國際市場份額超60%,訂單包括10艘萬箱以上大型集裝箱船,此外我國還包攬全球24艘汽車運輸船訂單。”崔曉健說。

  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海洋經濟發展需要創新驅動與綠色低碳發展同步進行。目前新興產業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崔曉健表示,一季度,海上風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和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40.7%、32.4%。隨著海上風電產業規模化發展,機組大型化、輕量化進程加速,規模效應、零部件減耗為機組成本帶來下行空間,一季度海上風機均價同比下降16.1%。

  當前海洋技術創新步伐加快,創新驅動日益成為海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海洋科技成果轉化速度明顯加快。崔曉健介紹,海洋工程裝備不斷迭代升級,半潛式深遠海智能養殖旅游平台“普盛海洋牧場3號”交付投用,深遠海浮式風電平台“海油觀瀾號”運往作業區。自主研制的新一代GNSS海洋表層漂流浮標為大幅提升海洋觀測和監測能力提供契機。智能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珠海雲”正式交付使用。海洋哺乳動物水下聲學實時監測系統連續運行并初顯成效。天津港集團建成全球首個全物聯網集裝箱碼頭。我國海洋產業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nextpage>

  “雖然目前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國內需求仍需提振,海洋經濟穩定發展面臨壓力。但在海洋領域宏觀政策持續作用下,海洋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將更加深入緊密,海洋新興產業將大有前景。”崔曉健說。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