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認為,更好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既要綱舉目張,出好“組合拳”,又要精準發力,打好“攻堅戰”。
一是促提升。要提升企業競爭能級與國際分工位勢,持續優化企業梯隊結構和鏈條群落,培育壯大一批具有產業鏈供應鏈組織治理能力的鏈主企業,鞏固提升一批技術上專業專注、市場上深耕細作的專精特新企業,繁榮發展一批創新活躍、成長性好、潛力大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攻克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在新興前沿技術領域盡快取得突破,贏得戰略主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作水平,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產業配套齊全優勢,夯實產業基礎,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強化國內產業鏈配套協作,構建形成穩定、暢通、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增強鏈條協作的競爭力和韌性彈性。
二是助轉型。要加快產業數字化融合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製造經濟與服務經濟、勞動技能優勢與數字技術優勢等深度融合;推進產業綠色化低碳化轉型,對照“雙碳”目標要求,把低碳化理念融入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過程各環節,推動供應鏈全鏈條綠色低碳發展;深化產業國際化協作化轉型,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強產業全球化布局,推動重點產業在國內外有序轉移,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構築互利共贏、深度融合、富有韌性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
三是強支撐。要強化產業政策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創新、技術、質量、品牌、環保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注重全產業鏈全周期一體協同施策;構建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相適應的要素支撐體系,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消除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瓶頸制約;優化產業平台和基礎設施體系,加強多層次高能級的產業鏈供應鏈協作平台、產業集群服務平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產業轉移合作平台等建設,積極推進質量控制、檢驗檢測認證、標準體系等質量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物流及專業基礎設施的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