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水促長遠——
調水補水,更要節水惜水
節水,一個更為長久的挑戰。水利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不能一邊調水補水,一邊浪費水。運河沿線地區必須嚴格執行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健全節水制度,推廣節水技術,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實現全社會節水。
同時,補水更要護水,這才能真正保護好京杭大運河。
“因長期斷流,一些幹涸河道有不少雜草、土堆、垃圾,甚至還有違章建築物。相關單位利用無人機技術,全面摸排補水河道,掌握底數,對阻水點和違建點精準清理。”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馬濤介紹。京杭大運河啟動補水以來,海河水利委員會針對直管河段開展輸水線路巡查39次,累計巡查河道長度222公里。此外,海河水利委員會聯合相關單位建立聯防聯控協作機制,確保水質安全。
“河湖長的作用應得到充分發揮。基層河湖長切實擔負起保護‘最後一公里’的責任,加強巡河護河。海河流域省級河湖長聯席會議機制已經建立,將更有力地協調解決跨區域、跨部門河湖管理保護難題。”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河湖管理處處長周鳳才說。
京杭大運河具有防洪排澇、輸水供水、內河航運、生態景觀、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水利部門將以生態補水為契機,全面提升保護治理京杭大運河的能力。
水利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水利部一方面將加快改善河道水資源條件、完善防洪排澇保障功能、促進岸線保護、強化大運河管護等;另一方面將完善水利工程設施建設,組織開展衛河幹流治理工程,完成河道清淤疏浚、堤防加高加固、險工整治、涵閘處理等建設。多措並舉,把京杭大運河建設成為造福兩岸的水脈、貨暢其流的動脈、傳承歷史的文脈。
延伸閱讀
什麼是生態補水?
水庫接力放水,水量精細分配。3月底,清水漫過永定河865公里河道。4月4日,多路水源匯流,京杭大運河再次全線水流湧動。目前,塔里木河下游連續20多年實施生態補水,大漠邊緣形成綠色長廊。生態補水,讓一條條母親河重現生機。
生態補水是保護治理河湖的重要舉措。長期以來,受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等因素影響,一些河湖的水資源利用量超出承載能力,導致河流斷流、湖泊萎縮,對生態環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水是河湖的生命,缺水需要補水。生態補水就是以保護生態為目標,利用本地水,或從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借水”,通過水庫等水利工程“調水”,補充到缺水地區。比如,水利部採取“一河一策”,實施2023年華北地區河湖生態補水工作,預計可實現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環境復甦補水27.68億立方米,讓河湖有流動的水、乾淨的水。
生態補水成為長久之舉,還需要制度護航。水利部門和沿線各地加快完善協同制度,統籌灌溉、航運、發電、生態等多種功能,優化水資源配置,精心調度水利工程,高效配合、科學推進,把更多的水還給河流。(記者 王 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