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清明共祭中華魂 兩岸三地一家親
http://www.CRNTT.tw   2023-04-11 11:05:16
  中評社北京4月11日電/網評:清明共祭中華魂 兩岸三地一家親

  來源:大公報 作者:吳志斌(中國僑聯委員、安徽省政協委員、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

  4月5日是香港解除疫情防控措施,社會復常後首個清明節。無論是前往本地各個墳場拜祭先人,還是返回內地掃墓祭祖,出行的人流都迎來了復常後的高峰,巴士公司都加開前往不同墳場的特別路線疏導掃墓人流,部分路段出現了交通擁堵的情況;而羅湖、福田、深圳灣等陸路口岸更是幾乎擠滿了返鄉祭祖的孝子賢孫。

  清明共祭中華魂 兩岸三地一家親出行難 難阻回鄉祭祖

  媒體報導,疫情三年,部分市民的回鄉證已遺失或過期,但中旅社辦理回鄉證的預約早已排到了八月初,有些人為了趕回內地掃墓,選擇在口岸申領一次性臨時通行證,導致辦理中心外大排長龍。根據入境處資料顯示,清明節當日香港出入境人次約為66.8萬,其中出境占38.7萬,香港居民占30.8萬,有25.4萬人次經陸路口岸離境。

  數字說明,無論是春雨潮濕還是各種因素,都無法阻擋因疫情而三年“寸步難行”的市民祭拜先人的回鄉腳步。

  離港的人群不止是思鄉的游子,更是尋根的子孫。清明是中華兒女找尋歸去和來處的時刻,是刻在骨子中的眷念和召喚,讓子孫後代感恩生命,銘記責任的時刻。而在大陸對岸的台灣,也有一眾根在大陸,血脈相連的華夏子孫,他們因為歷史原因與大陸分離,卻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故鄉和先祖。

  4月1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首次偕同四位姊妹,前往湖南湘潭老家茶恩寺鎮雙陽村祭拜祖父馬立安。其間,馬英九以湖南方言誦念祭文,更是數次哽咽落淚。祭祖後,他接受媒體訪問時無不動容地說道,“中國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是我們中國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來看到祖父的墳,內心非常感動。”

  此外,台灣中華大陳同鄉總會青年台商會會長盛漢偉也前往浙江台州溫嶺市箬橫鎮尋根祭祖。他坦言,“尋根的念頭已經有很多年了,我們一直沒有放棄過。”尤其是童年記憶裡爺爺那一口溫嶺腔,時時刻刻勾起他對海峽對岸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在大陸講學期間,專程趕回島內掃墓再趕回上海的台灣學者薛仁明說道,“中國人重視慎終追遠,懂得每個人都活在歷史長河之中,上對祖先有交代,下對後代盡責任。當往上、往下都無窮延伸時,生命就雖有限而無限,可以綿延不盡。這是中華文明對於人世的一種大信。”

  枝繁葉茂,也講究溯源追宗;開枝散葉,也希冀落葉歸根。無論香港的資本主義舞怎麼照跳,馬怎麼照跑,清明節一到,孝子賢孫還是要素衣上身,虔誠上香。無論台灣民眾因為不同的原因,被迫離開故鄉多久,但都是鄉音難改,先人未忘,感念祖輩。

  清明二字,不僅指向的是一種祭拜祖先的傳統儀式和行為,更具有深層次的文化意涵與指涉。筆者認為,“清”說的是清潔、清淨、清白,是要人認清自己的內心情感;“明”說的是明理、明事、明法,是要人明辨是非和真假。香港如今的清明,不僅是指向了在歷經大亂大非的至暗時刻之後,政治上的撥亂反正、清本正源,社會上的清淨有為、春和景明,更是象徵著,香港站在由治及興的新征程上,堅定發展意識,聚焦繁榮主題。

  兩岸親 親情血脈相連

  靜水深流,潤物無聲,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根深蒂固。無論台獨分裂勢力如何試圖“倚美謀獨”、如何推動“去中國化”,那些沉澱在台灣民眾血脈中的中華記憶、文化烙印乃至思鄉情感,都無法被抹殺、衝淡乃至改變,那種深邃而又悠遠的兩岸文化傳承和聯結,更不會被一些人的政治操弄所切斷或隔絕。

  清明共祭中華魂,兩岸三地一家親。不管是與內地衹有一橋之隔的香港,還是與大陸遙遙相望的寶島台灣,華夏民族流淌在血液裡的慎終追遠傳統和記憶,都將飄零各地的子民們相聯繫,這不僅是關乎“我們的家在哪裡”的尋找,更關乎了“我們的國在哪裡”的回答,這更是將每一個中華子孫推向了“我們從哪裡來,將到哪裡去?”的歷史責任面前。港台兩地的“根”都厚植在廣袤深遠的中華文化的沃土之中,都沉浸在同源同種的歷史文化認同之中,血脈相連,地緣相近,情感相傳;而港台兩地的繁榮前程和強盛未來都牢牢地融入民族偉大復興和國家統一的大進程、大使命之中,國泰民安,天下大治。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