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技術,將氯化鉀含量提升至98%
地點:青海格爾木,鹽湖
任務:提取原料
高原戈壁,乍暖還寒。
察爾汗鹽湖浩浩碧波,鹵水中閃現的鹽花晶瑩剔透。鹽湖中,一艘艘采鹽船緩緩游弋。伴隨著發動機的嗡嗡響聲,清澈的鹵水經過采集處理後,由管道直接輸送到采收車間。
這裡,就是鉀肥的“故鄉”。
察爾汗鹽湖擁有我國最大的可溶性鉀鎂鹽礦床,其中鉀儲量占全國可開採儲量的60%以上。去年,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鉀肥580萬噸,為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廣袤農田,春耕正忙。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日前下發通知,要求積極穩妥推動2023年春耕化肥保供穩價工作高質量發展,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化肥的穩定生產,是保供穩價的基礎和前提。
“以前,全廠開足馬力幹一天,最多生產幾百噸鉀肥。現在只需動動手指點擊鼠標,一條生產線就能生產六七千噸!”鹽湖公司鉀肥分公司生產一車間主任丁啟軍黝黑的臉龐與亮白的鉀肥對比鮮明,他笑著說,在智能化車間,鉀肥生產基本實現全自動化操作,“經過蒸發濃縮、提純、結晶、乾燥等流程,鉀肥的主要成分——氯化鉀,就從鹵水中提取出來。隨著技術的完善,生產過程實現了‘細嚼慢咽’,氯化鉀含量由不足90%提高到了98%。”
走進鉀肥生產車間,各條數字化生產線頗為忙碌。“我們通過固液轉化、老鹵循環、貧富兼采等技術,不僅提高了鉀的提取率,而且把鹵水中的伴生資源‘吃幹榨淨’,最後的尾鹵又通過溶解轉化工藝回到鹽田,實現資源梯級開發。”鹽湖公司生產技術部副部長馬國華說,“創新,讓鉀資源的利用效率不斷提升,相當於再造幾個察爾汗鹽湖,我們保障鉀肥供應的底氣不斷增強。”
移步鉀肥幹包車間,一袋袋打包好的鉀肥原料整齊碼放成小山,正待裝車。銷售分公司副總經理宋先民介紹:“我們聯合青藏鐵路公司,開通發往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鉀肥專列,用最短的時間,把青藏高原的鉀肥原料送到下游廠家,送往田間地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