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喚醒印尼僑批的“海絲”記憶
http://www.CRNTT.tw   2023-03-29 09:40:14
 

  一份生動史料

  “敬查四月廿四日,在汶泐寄小岵陳厲相官帶進英銀三元,諒必早荷收到可知。近日陳彭官到汶,接讀四月初二日在家受的誨言內示,諸情業已拜悉一切。籍知合家自老親以下諸位大小俱幸平安,欣喜之至……”

  這是一封1901年通過“水客”由印度尼西亞安汶寄往福建永春的僑批。寥寥數語,勾勒出“水客”這一特殊“送信人”的形象。

  論壇上,泉州華僑歷史學會副秘書長劉伯孳以這封僑批為例,介紹了印尼僑批業的發展概況。

  “印尼僑批歷史悠久。早在18世紀80年代,印尼吧城(今雅加達)華人公館的《公案簿》就有印尼僑批的相關記載。在金融、郵政還不發達的年代,印尼華僑華人習慣委托同鄉熟人,攜帶平安家書和養家銀項返鄉。此後,逐漸出現替華僑華人攜帶書信和銀錢回國的職業投遞人,這些人被稱為‘水客’。19世紀中期,華僑華人創辦的僑批局也開始在印尼出現,進一步推動了印尼僑批業的繁榮。今日,我們透過印尼僑批,能看到中國和印尼金融業、郵政業早期發展的面貌。”劉伯孳對記者說。

  劉伯孳介紹,相比東南亞其他地區的僑批,印尼僑批有鮮明的特點。

  “印尼島嶼眾多,華僑華人分散居住在各地,寄信時常需要經過多地中轉,因此,印尼僑批往往留有豐富的郵政印記。同時,特殊的地理環境也決定了印尼當地僑批局的業務更為龐雜、郵政習慣更為嚴謹,因此,印尼僑批的郵路痕跡往往也更清晰可辨,是追溯僑批流轉過程和僑批業發展的絕佳史料。”劉伯孳說。

  “在交通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印尼多島的地理環境,意味著僑批業的經營十分不易。考慮到這一背景,印尼僑批豐富、清晰的郵政信息,凸顯了印尼華僑華人敢創業、善創業的優秀品質。如今留存下來的不少印尼僑批封和信箋都印有那時華資企業和信局的廣告,我們從中可以窺見當時印尼華人商業的繁榮盛況。”黃清海說。

  “印尼僑批含有印尼各地的風土人情,一些家書還會隨信介紹並附上印尼的土特產品,其中蘊含的民俗歷史值得進一步挖掘。此外,透過印尼僑批的郵票、圖章等元素,我們還能瞭解當時的南洋風情。”袁霓說。

“受動蕩和戰亂影響,大量印尼僑批曾遭到損毀。目前,印尼僑批在印尼和中國各地留存的數量十分稀少,因此尤為珍貴。”劉伯孳說,“希望有更多印尼僑胞加入僑批搶救、保護和研究隊伍,共同挖掘印尼僑批的文化內涵與特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