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在開放條件下取得巨大成就,中國開放的大門也越開越大,不僅地域和範圍不斷擴大,質量和水平也在穩步提升。 |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電/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的話語權。”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院長李玉華文章表示,4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在開放條件下取得巨大成就,中國開放的大門也越開越大,不僅地域和範圍不斷擴大,質量和水平也在穩步提升。近年來,中國出台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持續“瘦身”,對外開放持續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拓展,有效提升中國參與國際循環的質量和水平,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文章介紹,制度型開放主要包括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的開放。國際規則是國際社會穩定發展的保障。幾十年來,國際社會建立了以聯合國為主體,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機制的全球治理框架。遵守國際經貿規則是維護正常國際經濟秩序的基礎。中國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構建開放、公平、非歧視的貿易投資環境。規制和管理水平是營商環境的重要體現。中國大力轉變政府職能,推動“放管服”等改革,已取得顯著成效,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在國際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目前,中國標準化國際合作深入拓展,標準制定透明度和國際化環境持續優化,國際標準轉化率持續提升。
文章指出,制度型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保障。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助於高標準建設貿易強國,培育國際經貿合作新增長點,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為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循環創造條件;有利於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更大力度吸引和用好外資,不斷提升國際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同時,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堅定不移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能夠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為各國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文章強調,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需要多方用力、形成合力。對內要加強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建設,推動國內國際標準接軌,完善涉外法律體系。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持續放寬市場准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對外要積極推動完善全球治理,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為推動形成開放、多元、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