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將開展
http://www.CRNTT.tw   2023-03-26 10:15:10
 
  入圍“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的22個項目中,有4項將發掘和研究目標,鎖定在3700年至5800年前,從空間分布看,包括了安徽、甘肅、山西、陝西,進一步彰顯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演進過程。

  安徽馬鞍山凌家灘遺址 中華文明起源與形成的關鍵遺存

  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馬鞍山市含山縣,是一處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心聚落遺址,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1985年發現以來,總計進行過14次考古發掘,其中,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至202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本體開展了4次發掘。


  祭祀坑內共出土陶、石、玉類文物260餘件:石器以60餘件石鉞最具特色,其中一件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最大的石鉞;玉器以玦、管等小型飾品為主,含有少量齒輪形、梳形等新器型,最特別的是一件龍首形玉器,造型奇特,工藝精湛,是中國史前考古的新發現;同時還出土了中國新石器時代體量最大的玉璜。陶器有杯、壺、鼎、大口尊等,最有特色的是白底黑彩、飾垂幔紋的彩陶葫蘆瓶。另外,還發現大型紅燒土公共建築基址等,專家表示,新發現進一步顯示出,凌家灘是中華文明起源與形成的關鍵遺存,其重要地位更加突出。


  甘肅慶陽南佐遺址 大型高等級中心聚落見證文明的形成

  而位於甘肅省慶陽市黃土高原第一大原地董志原上的南佐遺址,是一處距今約5100—4700年的仰韶晚期都邑性大型高等級中心聚落。2021—2022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聯合開展考古發掘和大面積調查勘探,初步確認遺址面積超過600萬平方米,有9座對稱分布的夯土台,外側有兩道環壕,環壕和夯土台圍成約30萬平方米的遺址核心區,內部發現一座面積達3600平方米的長方形“宮城”,建築材料還包括土坯和最早的紅磚,地面、墻壁都以石灰多層塗抹,成為國內最早大範圍使用白灰面裝飾建築的實例。出土了製作水平高超的白陶、黑陶、綠鬆石珠、成套的彩陶等貴重物品,而陶器製作火候控制在1000℃以上,顯示與長江流域和黃河下游存在遠距離聯繫。尤其是發現了數以百萬粒的炭化稻米,這在黃土高原地區前所未見,可能為當地種植,也有可能從長江中游等地遠距離貿易獲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