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些貧困生遇到學校或者班級搞團建時,因為這類活動需要繳納活動費用或者會員費,經濟上的負擔,很容易讓他們自我邊緣化,總是找借口不參加,這使他們與其他同學間缺少了共同愛好和交流的平台。即使被拉著參加集體活動,他們也容易出現被動順從行為,容易與人產生隔膜,交際圈子狹窄,人際關係不佳,不利於自身的成長。這在目前高校校園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同樣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對此,高校不可能承擔或承擔不起貧困生的活動資助。這就需要進一步健全資助體系,一方面把資助的重心從無償變為有償,引導貧困學生通過“獎、貸、勤”來解決各種剛需費用問題。另一方面,加強班級、宿舍文化建設,倡導同學之間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關懷、真誠接納、共同成長的理念,引導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使貧困生從心理上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關懷。同時,在新生入學時,高校應開展貧困生的心理健康調查,建立貧困生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心理咨詢室等,瞭解貧困生身心發展障礙和困擾的問題,幫助貧困生克服自卑、焦慮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找到自己身上的優點,開闊自身的視野,樹立自信自強的意識,使得他們健康成長。
對貧困生來說,也要有正確認識。家庭經濟困難不是自己的錯,但是因此自卑、封閉則是自己的錯。遇到暫時解決不了的困難,就要敢於請求學校、師生和社會的幫助,同時,自己也要通過勤工儉學等方式,不但能解決困難,甚至還能為別人提供幫助。衹有在同學們互相成就中,大家才能共同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