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黨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接力棒,歷史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
2023年全國兩會勝利閉幕,習近平總書記鏗鏘的話語,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而團結奮鬥。新征程上,黨員幹部應當如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指明了幹事創業的前進方向。
以人民幸福安康為最終目的:“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
“當地叫‘三日不見綠,兩眼冒金光。’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現在我們有一些在基層的幹部,特別是一些年輕幹部,忽視了這方面的問題,這是不行的。”
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在福州工作時的情景,諄諄告誡年輕幹部。
“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樸素的話語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民以食為天,小小飯碗,盛著民意,連著民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對於中國共產黨人而言,讓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國之大者”,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績。
如何為民造福?“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是謀事之法。
2013年至2023年,十一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56次參加團組審議討論,老百姓身邊的事被反復提及、連連追問。2013年在西藏代表團詢問“現在到墨脫的路通了沒有”,2015年在江西代表團掛念“農家樂辦起來了嗎”,2016年在湖南代表團關心十八洞村“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婦兒”,2019年在河南代表團詢問“‘饅頭辦’沒有了吧”,2022年在四川代表團惦念“懸崖村”孩子們的出行與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時刻想著群眾所愁、所急、所盼,視之為治國理政的首要事項。
“何為大,何為小?看一件事情大小,不只看其形式和規模,而要站穩人民立場看,帶著群眾感情看,用群眾觀點看。民生問題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不僅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山東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金衛說,“黨員幹部要深刻領會‘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裡蘊含的小與大的辯證法,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
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關鍵在於一個“實”字。
近年來,全國工商聯大力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把民營企業這支生力軍動員到鄉村振興主戰場。政協聯組會上,聽了江西省工商聯主席謝茹委員的匯報,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之餘,叮囑道:
“這是個壯舉。萬企幫萬村、萬企興萬村,從扶貧到振興,城鄉一體化、工農一體化,民營企業在這方面的潛力是巨大的。但說到資本下鄉,投資要投到點上。有的投資南轅北轍,那不行。18億畝紅線,要保證農田不能非農化,更不能非糧化,結果有些地方投資全‘非’了,農業大棚搞成了‘小別墅’。把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做什麼、怎麼做,還要加強頂層設計、分類指導。”
資本下鄉,要真正做到造福農村、富裕農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守住根基、穩住陣腳的基礎上積極進取,不停步、能快則快,爭取最好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