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據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滿4周年。4年來,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從不斷湧現的科技創新平台,到不斷“擴容”的基礎設施新通道,再到不斷深化的機制、規則銜接進程,深圳聚焦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主動謀劃、積極作為,著力服務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新成效。
新平台引領灣區科技創新邁向更高層
2023年伊始,集中承載包括大科學裝置、科研機構、高校等24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的深圳光明科學城啟動區又忙碌了起來。設備安裝、聯調聯試、科研人員入駐……合成生物研究等大科學裝置正在緊張有序組裝,預計今年將部分投入使用。
從光明科學城放眼整個粵港澳大灣區,4年來,深圳發揮引擎作用,引領大灣區科技創新邁向更高層次。
組建70多個研究團隊,總人數超過900人,發表300多篇學術論文,在腦科學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香港科技大學共同牽頭建設的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成立3年多來交出“成績單”。目前,該院牽頭建設的腦科學技術產業創新中心,已經吸引近50家企業和科研團隊,部分企業的融資規模超過10億元人民幣。
“以腦科學為代表的基礎研究正成為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的新平台,我們將進一步整合大灣區的科創資源和人才資源,實現學術研究與產業轉化‘雙輪驅動’。”該院院長王立平說。
來自深圳市相關部門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深圳已累計資助深港澳科技計畫項目超過2億元,9730萬元已跨境投入科研活動。此外,6所香港高校累計在深圳設立了88個與產業高度契合的實驗室或研發中心,孵化了265家科技企業。
新通道促進交往交融“心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