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復甦基因”之強大,源自需求端的消費驅動力。
人口超14億、中等收入群體超4億的超大規模市場和中國政府擴大內需戰略的配套實施,共同構成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疫情緩解後的存量釋放促使消費加速回暖,外出就餐、線下購物、旅遊娛樂消費數據均大幅反彈。市場對過去三年民眾儲蓄釋放支撐中國消費復甦抱有強烈預期。美國銀行經濟學家研究報告稱,預計今年中國將釋放超1萬億元現金儲備,推動“比亞洲其他國家更快的反彈”。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分析報告認為,今年將是“中國消費者年”。
消費驅動力還來自高質量發展引領的增量創新。中國消費市場正進入消費升級、模式創新的快車道,政府接連出台政策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得以充分釋放,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服務等新消費需求不斷湧現,為消費市場轉暖注入可持續動力。德勤消費者調研報告顯示,“擁抱多元創新”“追逐技術躍升”成為中國消費市場新趨勢。麥肯錫2023中國消費者報告指出,中產階級繼續壯大、高端化勢頭延續等趨勢正在重塑中國消費市場。
(三)“復甦基因”之強大,源自供給端的產業競爭力。
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穩定安全的供應鏈和高效聯通的基礎設施網絡,構建起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產業生態,使在華興業的國內外企業擁有無可比擬的綜合成本優勢。據統計,2022年中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按美元計比上年增長30.9%。隨著中國經濟復甦態勢日益鞏固,加強供應鏈在華布局成為越來越多跨國公司的全球戰略選擇。寶潔公司近日透露將其國際貿易供應鏈控制中心從歐洲搬到廣東,以便更好地輻射歐亞市場。特斯拉公司表示,計畫在2023年向全球市場交付約180萬輛汽車,上海工廠和相關配套企業組成的在華供應鏈是完成這一目標的關鍵。
此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拓展產業發展新模式、新賽道,以中國超大規模單一市場和全產業鏈製造業優勢為依托,企業創新的“星星之火”往往能以“燎原之勢”形成新的產業藍海,並為技術應用、技術集成、技術迭代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舞台。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柯時邁公開表示,“中國遠不只是銷售市場,更是創新引擎,正在引領重要發展趨勢並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 美國《外交官》等多家外媒關注到,中國在電動汽車、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航天技術等領域取得不凡成就,高質量發展正極大增強中國經濟創新力和增長的可持續性。
(四)“復甦基因”之強大,源自聯動世界的開放融合力。
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融合,為各國開展對華經貿合作不斷創造新機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實施一年,中國與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總額達12.95萬億元,同比增長7.5%。“一帶一路”倡議今年步入十周年,中國累計已同151個國家簽署合作文件,2022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19.4%。近期,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公布2022年對華貿易年報,美國和歐盟對華貨物貿易總額均創下新高,多國對華經貿合作亮點頻現,經貿聯繫更趨緊密,供應鏈合作更具韌性。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朴之水認為,隨著中國重新開放,消費者的需求會有大幅回升,這有利於與中國相連的所有價值鏈。
中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更有效率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2023年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276.9億元,同比增長14.5%。數據背後是制度型開放的政策支撐。2022年以來,新版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施行,實現了製造業條目清零、服務業持續擴大開放;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新增條目數量達到歷年新高,增加多條高技術製造業條目……中國德國商會最新年度問卷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中長期前景持積極態度,希望在中國科技創新大潮中收穫機遇。《華爾街日報》評論說,西方企業正在尋找中國重新開放所帶來的商機。
四十多年改革開放創造了與世界發展共贏的“中國奇跡”。全球經濟承壓前行,投資者和企業家在尋求新的增長點時,都會問:下一個“中國”在哪裡?
一個追求高質量發展的中國,一個政策支撐有力的中國,一個產業創新高潮迭起的中國,一個高水平開放謀求共贏的中國,對於他們來說,正呈現出巨大的發展磁力。正如麥肯錫中國區主席倪以理所說:“如果你在尋求增長,答案非常簡單。下一個‘中國’,在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