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我國又不斷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採取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通過穩煤價,進而穩電價、穩企業用能成本,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新春伊始,山東煙台港,一輛輛商品車正有序開進港口的滾裝船內。船滿載後,在煙台海關現場監管下,這些商品車搭乘貨輪出口國際市場。
2022年,山東自貿試驗區煙台片區獲批山東省首家汽車出口配送型出口監管倉,煙台海關綜合運用“提前申報”“抵港直裝”和“邊裝船邊運抵”等便利化通關措施,幫助車企解決出口業務快速增長帶來的港口堆存場地緊張、堆存費用高等難題,為商品車出口打造最優通關環境。
類似場景,每天都在全國各自貿試驗區出現。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自貿試驗區開放步伐不斷提速。2022年新版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施行,實現了製造業條目清零、服務業持續擴大開放。我國21個自貿試驗區進出口額比上年增長14.5%;海南自由貿易港貨物進出口額突破2000億元,增長36.8%。
新時代10年,我國開放型經濟取得歷史性成就,貨物與服務貿易總額連續兩年居全球第一,吸收外資全球占比從8.2%提升到11.4%,對外投資穩居全球前三。
外商投資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2020年外商投資法正式實施,為外商投資權益提供了更全面、更有力的法治保障。對外開放水平大幅提升。全面實施外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限制措施由最初的93項減到31項。外商投資環境明顯改善。我國連續3年清理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充分保障了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待遇。
2022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正式生效,我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迎來新契機。截至2022年末,我國已與15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合作文件;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連續舉辦5年,已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