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據河北日報報導,對全職到滄州工作的國家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給予每人最高1000萬元科研經費補貼和200萬元安家費;引進人才當年勞動報酬在5萬元及以上的,按照20%的比例對用人單位予以補貼……近日,滄州市出台《關於進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滄轉移轉化若干措施》。聚焦京津人才引進、精準招商引資、暢通京津科技成果在滄轉化渠道等方面,滄州市推出12條具體舉措,進一步推動“京津研發、滄州轉化”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不斷拓展與京津協同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在更深層次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中加快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滄州市毗鄰京津,與雄安新區接壤,聚焦打造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充分發揮港口、區位、產業等比較優勢,大力推進交通、產業、生態、公共服務等項目建設,夯實協同發展支撐體系,努力實現與京津錯位發展、融合發展。
交通設施向更高水平融合。“去北京,去天津,坐高鐵當天就能很方便地往返。”一些經常進行跨城交通的滄州市民對現在往來京津的交通條件稱讚有加。滄州積極融入京津冀綜合交通網,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樞紐。目前,已開工的雄商高鐵、石衡滄港城際鐵路及曲港高速、邯港高速、榮烏高速滄州段改擴建工程等重大交通設施項目,正加快建設步伐。不斷加密的路網讓滄州與京津雄及相鄰城市形成“半小時”“一小時”交通圈,人員、貨物往來更加便利,“同城效應”日益顯現。交通網建設也讓滄州黃驊港對腹地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黃驊港著力打造雄安新區便捷出海口,現已建成20萬噸級航道和萬噸級以上泊位37個,加速向現代綜合服務港、國際貿易港轉變。2022年黃驊港年吞吐量完成31510萬噸,繼2019年、2020年之後,第三次躋身全國沿海十大港口之列。
產業協作向更深層次拓展。滄州著力建設京津冀產業轉移升級和協同創新示範區。加強與京津央企合作,用好渤海新區等五個省級承接平台,發揮北京現代滄州分公司、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園等標誌性項目示範效應,促進京津產業向滄州轉移,加快打造央企製造業板塊基地。總投資188億元的“綠港氫城”、總投資200億元的中化新材料化工基地兩大項目落戶滄州。2022年滄州市與央企新簽約項目19個,項目總投資1255億元。截至目前,滄州市已承接京津項目686個,總投資3004.5億元。其中北京項目483個,總投資2633.5億元;天津項目203個,總投資371億元。滄州市入統駐滄央企達到78家。滄州市還深化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高校及賽迪研究院、信通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協同創新平台,實施“獅城人才”政策和科技特派團、京津專家“周末來滄”等工作機制,推動形成“京津研發、滄州轉化”發展模式和地域品牌。截至目前,滄州市與京津共建南開大學渤海新區綠色化工研究院等協同產業研究院32家,開展產業技術研究項目26項,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12.04億元。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向更高水平提升。“在家門口就有北京大醫院來的醫生給看病,真是太好了。”居民們這樣感嘆的情景,如今在滄州越來越多。加強醫療衛生聯動協作,滄州深化與京津綜合醫院醫療資源共享,全市已有25家醫療機構與京津76家醫療機構開展合作,其中北京60家、天津16家。與京津醫療機構醫聯體的建設,也顯著提升了滄州市、縣醫療機構的診療水平,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持續深化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主動承接京津外溢養老資源,穩步夯實區域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根基。滄州還加強區域教育交流合作,吸引京津冀科研院所落戶滄州,積極爭取京津優質高校來滄開展跨區域聯合辦學。滄州市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已與多所京津高校、教育機構開展了合作育人,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北京朝陽中西醫急診搶救中心等40多家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實訓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