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是否配備推進系統分類,鑽地彈可分為鑽地炸彈和鑽地導彈;按戰鬥部類型可分為常規型鑽地彈和核鑽地彈。上文提到的GBU-28就是一款比較有名的鑽地彈,這款炸彈被命名為“掩體粉碎者”,海灣戰爭中一戰成名。由於美軍擁有一流實力的空軍,因此“偏愛”發展鑽地炸彈,重量大,還相對比較便宜,比如GBU-57鑽地彈重約14噸,而對於一些制空權掌握能力不夠的國家來說,鑽地導彈是解決問題的好手段。
導彈射程遠,突防能力強,即使彈頭重量相對小一點,高速飛行也能夠賦予彈頭更大的動能,達到打擊加固目標的目的。試驗表明,重35千克、以450米/秒速度攻擊目標,能鑽深達1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但同樣重量的戰鬥部以300米/秒速度攻擊目標時,鑽深只能達到0.6米左右。除以上因素外,攻擊角度對鑽彈也有較大影響,彈著角為90度時的攻擊威力最大。有必要指出的是,以往鑽地導彈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導彈打擊精度不高,而鑽地彈對打擊精度要求非常高,現在常規導彈打擊精度普遍在5米-30米以內,鑽地導彈出現也開始層出不窮。
其實在“玄武”-5導彈之前,韓國在“玄武”-2和“玄武”-4導彈基礎上發展了配備鑽地戰鬥部型號,但戰鬥部重量均在3噸以內,2020年4月首次試射的“玄武”4最大射程800千米,鑽地戰鬥部重2噸。若“玄武”-5導彈真如韓國媒體報導的8-9噸,那完全可以打擊深埋地下50米的地下目標。
韓國軍方認為,冷戰結束後,朝鮮加強了地下軍事設施的建設,核武器、導彈部隊、遠程炮兵、空軍和戰略物資以及關鍵兵工廠等大部分實現了地下化,或者採用混凝土加固設施。美國媒體2018年曾發文章稱朝鮮建立了龐大的“地下帝國”,其在元山、長津和昂春(Onchun)建設了三個地下空軍基地,戰時戰鬥機在常規基地被摧毀後可隨時回到這些地下基地;在朝鮮邊境附近建造了800個地堡,每個地堡都可藏匿1500至2000名全副武裝的朝鮮士兵。朝鮮還在全國各地建設了6000至8000個地下藏身設施,供重要人物和部隊人員隱藏躲避。這也是韓軍近年來重視發展鑽地武器發展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