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裡,藏著有關自我與他人的生活美學。借春節少有喧囂的“慢時光”,我們從指標化、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開掘出獨屬於自己的時光,何嘗不是一種難得的年味兒?
慢生活,不一定安於一隅。回家過年是不少人今年春節的主旋律,當Mary、Tony變成翠花、二柱子回到家中,是否也可放下1000多個日夜打拼換得的沉沉包袱,靜待一次自然醒後母親的嘮叨。過往三年,每個中國人都代表一份堅守的力量,這個春節,我們不僅是在經歷“年復一年”的不變輪回,更是在體會“一元復始”的嶄新希望。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在春節的慢時光裡,睡到天光大亮、飯菜飄香,但躺平的可以是身體,卻不應是意志。慢一點,才能重整行裝;穩一點,方能重新起航。當黏豆包、炸丸子、手工大饅頭,甚至見縫插針放進的大葱塞滿了返崗的行李箱,我們會默默記下家人的關心,更會在心裡為自己打氣:新的一年,還有太多值得我們去拼搏,朝乾夕惕,只爭朝夕。
人們總抱怨年味兒淡了,可為何每次歸家都是匆匆、離家總是難舍?也許,春節並沒有變,變的是我們的態度。慢生活,不是快節奏的反面,而是我們能否有意識地在生活中設置減速帶和轉換器,即便無法重現記憶中濃濃的煙火味、灶頭的柴火香,但那高掛半空的大紅燈籠、孩童收到紅包時的天真笑容、絢爛於夜空中的一瞬煙火,依然會讓我們想到那個既模糊又清晰的小小背影,和母親忙碌幾天,端出的一盤盤年夜飯。
拼搏專注、悠然慢行,快慢之間、張弛有道,這是春節昭示給我們的人生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