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湖北荊州:保護古城墻 傳承楚文化
http://www.CRNTT.tw   2023-01-24 15:17:14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湖北荊州古城墻外,一排排火紅的燈籠從賓陽樓上垂掛到地面,與環城垂柳上的火紅燈籠交相輝映,烘托出濃濃年味。“荊州古城墻是中國建築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古城墻。”荊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黨組書記付良超自豪地說。

  古代城池,有城墻保衛,護城河環繞。歷史長河中,中國許多古城城墻或毀於戰火,或被拆除,而始建於東漢三國,再建於南宋,歷經戰火重築於明清的荊州古城墻卻留存下來。

  “這是荊州城墻11號馬面,我們於2019年、2022年進行了兩次考古發掘,每次都給我們巨大震撼。考古實證了荊州古城墻從五代到明清的變遷史!”荊州博物館熊家冢遺址博物館館長田勇說。馬面,是指古人沿著城墻所建的在平面上凸出於墻面外的墩台。其作用是加固城體,便於觀察和夾擊攻城敵兵。“馬面裙”的“馬面”便來源於此。

  近幾年,距離賓陽樓不遠的11號馬面經多次修繕後仍有垮塌趨勢,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荊州博物館對此進行了考古發掘,尋找“病因”。

  考古人員挖開外墻後,竟發現“墻內有墻”。與目前人們看見的大青磚外墻不同,“墻內之墻”是由薄磚塊壘砌的,有的磚塊上還有銘文或圖案,侍女紋、鳳鳥紋、蓮台觀音紋等都十分精彩。經考證,這“墻內之墻”建於五代,有花紋的磚為六朝墓磚,因五代人毀墓取磚而來。而內墻發掘剖面的一層層夯土則能明確顯示宋、明、清對城墻層層加高、加固的過程。“我們正在申報對11號馬面遺址進行保護展示,讓文物‘活起來’,讓人們直觀地看到荊州古城的千年歷史。”田勇說。

  “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從1982年獲批成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以來,荊州按照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文物局批覆意見,先後對6座古城門、5座藏兵洞以及城墻上損壞嚴重的磚城墻、土城垣,進行了加固修繕,城墻本體得到有效保護。荊州市頒布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就是《荊州古城保護條例》。2012年至2022年底,荊州又實施了一系列古城修復與保護項目。面對古城墻對市民交通、城市發展的限制,荊州市最終做出了人口疏解的重大決定:竭力“人讓城”,而不是“城讓人”。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