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1月19日11時許,記者驅車來到江西省南昌縣岡上鎮。一縷縷烤鴨、板鴨的酥香味撲鼻而來。
在岡上村騰山頭種鴨養殖基地,59歲的養殖戶朱順華正推著一小車飼料,招呼鴨子們“午餐”。
清掃鴨欄、換水、消毒、添食……“別看鴨子現在才130多天,都長到三四斤重了,再過個把月就能產蛋了。”看著鴨舍裡的鴨子,朱順華笑得合不攏嘴。他彎下腰,舀了一大勺鴨食,麻利地撒向食槽。
3年前,朱順華成為南昌苗旺實業有限公司的簽約養殖戶,養鴨改寫了他的人生軌跡。
“收入咋樣?”
“每個月有個萬兒八千的。”老朱樂呵呵地說。
“那你月月都是‘萬元戶’嘍!”記者打趣道。
“還真是喲,去年我收入差不多11萬多元。另外,到產蛋期間,我老伴每天過來幫忙揀蛋,也就個把小時,這樣家裡一個月還能增加個2000元收入!”朱順華說,過去主要是種地賣菜、偶爾打零工,一年收入才兩萬元,有時連鴨蛋都舍不得吃,現在日子過得好多了。
“公司提供一整套的專業化技術指導,大大降低我們養殖戶的成本和風險。”朱順華說,鴨苗和飼料都由公司墊資提供,養殖過程中,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發現鴨子生病了,獸醫免費上門診療,“這樣養鴨子省心,還賺得多。”有了技術支持,加上細心勤勞,朱順華飼養鴨子很順利。今年,朱順華主動要求多養了1000羽種鴨,他信心滿滿,“鴨產業”讓日子更有奔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