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面臨財務危機
疫情席捲全球之初,美國數百所大學被迫停止線下授課,面對入學率下降、州政府資金支持減少等問題,美國高等教育機構財務壓力日益加大。為了研究高校如何應對危機,《赫金傑報告》對美國不同的高等教育機構進行了財務壓力測試,關鍵指標包括入學率、學費收入、公共資金和捐贈資金。在每個指標上處於最後20%的學校將會顯示警示標記。壓力測試結果顯示,早在疫情前,美國高校就已顯示出財務危機的警告信號。在全美範圍內,超過500所高校在兩項及以上指標上顯示警示標記。
研究人員認為,造成美國高校財務危機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青少年人數減少,即高中畢業生人數減少,導致入學率降低,學校學費收入驟減;二是美國國家財政支持自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顯著減少;三是許多高校財務管理不善,甚至會在招生人數下降的情況下加大開支,例如新建建築物等。在此背景下,高校可能會在財務壓力下倒閉,即便是有序關閉,學生的教育也會受到嚴重干擾,無法順利完成學業。
普萊斯提到,人們普遍追求勞動力市場回報率高的專業,這給人文社會學科帶來壓力,願意學習、研究相關課程的學生減少。然而,這一類專業是高等教育院校課程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校必須積極調整課程結構,適應這一趨勢,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人文社會學科。
重新考慮品牌定位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數據顯示,2014—2020年,美國有607所學院關閉或被合併。2018—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學院倒閉數量最多的一年,達到236所。在一片危機中,也有一些學校看到機遇,開始併購別的院校以擴大影響力。例如,美國東北大學成立了專門的併購團隊,對美國以及國外幾十所陷入困境的大學估值並審查其資產負債表。在一番調查後,東北大學併購了美國米爾斯學院,不僅承擔了米爾斯學院的債務,還投入3000萬美元建造研究所,以支持其原有學術研究,同時保留了原本計畫關閉的學院。學校合併能夠擴大招生基礎,增加課程多樣性,創造規模效應。
針對美國高校如何調整發展策略以避免倒閉,普萊斯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第一,高校可以吸引非傳統成人學生入校學習,他們比傳統高中畢業生年長,也渴望繼續接受教育。第二,高校可以著重吸引國際學生,尤其是那些高等教育供不應求的國家的學生。第三,陷入困境的高校也可以考慮採用遠程學習技術,以擴大招生覆蓋範圍。例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馬里蘭大學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這兩所大學通過積極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攻讀在線學位的選擇,大大增加了招生人數。第四,在尋求與其他機構進行合併或合作時,高校可以將視野擴大至國外院校,以形成規模效應。
除了高校本身做出努力,普萊斯還建議,美國聯邦政府應增加助學金。目前政府提供的助學金沒有跟上實際教育成本上升的步伐,聯邦佩爾助學金的最高額度約為6000美元,只能覆蓋美國高等教育平均費用的17%。
此外,普萊斯認為,美國傳統的高等教育院校太多,然而當前公眾對傳統知識的需求小於對職業教育的需求。職業教育也許能在短期內帶來可衡量的高回報,美國高校需要重新考慮自己的品牌定位,成為能夠提供職業教育的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