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受美聯儲大手加息等因素影響,但人民幣仍能保持相對平穩。(圖片來源:大公網) |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電/據大公報評論,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地位愈來愈重要,本文將會總結今年外匯形勢,並分析未來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可能面對的機遇和挑戰,然後提出幾點建議。
人民幣在今年年初還在升值,但3月初起衝高回落,8個月時間從6.3跌到7.3附近,跌了13%以上。11月初人民幣匯率觸底反彈,到12月初又升回7.0以內。在這一過程中,境內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沒有出現搶購和囤積外匯的情況。外資今年2月開始持續減持人民幣債券資產,到10月份已經連續9個月減持累計將近7000億元人民幣,約合1000億美元,相關市場仍然保持平穩運行。今年中國資本流出的規模大幅度增加,特別是短期資本的流出。短期資本外流規模創到2017年以來的同期新高,相比2015和2016年更好,但相比2017年以來的規模更大一些。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國際收支保持了自主平衡。今年,很多亞洲國家拋售外匯儲備以干預本幣匯率貶值。但中國今年前三季度外匯儲備不降反增,儲備餘額減少2212億美元,其中,交易引起的外匯儲備實際增加610億美元,全球股匯債“三殺”引發的負估值效應2822億美元。
中國金融市場經得起考驗
這些超預期的衝擊是對前期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發展成果一個很好的檢驗。因為一個政策好不好不是看順風順水的時候,應該是看逆風逆水的時候,能不能經受極端市場情形的考驗。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市場還是比較有韌性的。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後,諾貝爾經濟學獎斯蒂格利茨做過形象的比喻,說明大國開放和小國開放不一樣,大國是一艘大船,小國是一艘小船,大國有好的船長,船體堅固就可以在海里乘風破浪,小船的船長再有經驗、船體再堅固,碰到大風大浪都容易被顛覆。這就是大型開放經濟體和小型開放經濟體在開放方面的立場不一樣的原因所在。今年發生了一系列超預期衝擊,中國能夠初步接受考驗,印證了中國是一個大型開放經濟體,在開放方面可能很多小國模型的結論是不太適用於我們的。
為什麼我們跟7年前相比能夠平穩度過美聯儲這一波超預期緊縮帶來的衝擊?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中國這些年由於匯率的雙向波動,民間對外負債減少,貨幣錯配改善,而且由於匯率彈性的增加,市場的風險中性意識增強,加強了外匯風險的對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