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反對“雙標”
這是一次擲地有聲的回應。
12月5日,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到訪新德里,尋求印度支持七國集團和歐盟給俄羅斯石油限價的決定。印度外長蘇傑生說,歐洲國家優先滿足自身能源需求,卻“要求印度不要這樣做,是不對的”。印度將優先考慮自身需求,繼續向俄羅斯購買石油。
美方同樣多次要求印度不要購買俄石油。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辛格3月底威脅,倘若繞過美國對俄制裁,會有“後果”。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巴格奇回應,印度與俄羅斯早已建立經貿關係,外界不應從政治立場出發看待印俄經貿關係。
印度政府表示,烏克蘭危機及西方制裁加劇通脹壓力,影響印度民眾生活,印度需要廉價石油。據印度媒體報導,俄羅斯石油打折出售,在印度進口原油占比從過去的大約1%猛增至22%,10月自俄羅斯進口規模創下歷史新高,按每日桶數計算,俄羅斯已成為印度最大的石油供應國。
印度辨喜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前外交秘書坎瓦爾·西巴爾說,美國一些人認定,印度在烏克蘭危機中應該選擇西方而非俄羅斯,這是印度成為大國“最後的最好機會”。這種觀點更多地源於自大、而非現實,暴露出西方認為印度的命運實際上掌握在他們手中,意味著印度與西方的關係並不平等。
同處亞太地區,東盟國家也是美國極力拉攏的對象,但在烏克蘭危機上,它們大多不願選邊站隊。廣大東盟國家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並在美歐多次在聯合國發起針對俄羅斯的決議表決中表達自身立場。
非洲:拒絕“強加”
這是一張缺乏新意和誠意的援助清單。
12月中旬,在時隔8年舉行的美非峰會上,拜登承諾今後3年至少對非投資550億美元。媒體分析指出,這些投資承諾絕大多數看上去來自此前已經宣布的各類項目和預算,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和醫療衛生方面。唯一新項目是“非洲數字轉型倡議”,額度僅3.5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