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導,建立強大的內需體系和國內市場,是一國實現高質量發展並增強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標誌。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國家發展改革委也發布了《“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
應當看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同時,不斷提升國內供給質量水平,著力釋放國內市場需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如今,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擴大內需為抓手,促進國內經濟持續復甦,無疑是應時之舉和有力之舉。
家裡厚,底氣足。我國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人的中等收入群體,正在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持續推進,是世界上最有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為了發揮這樣的優勢,《綱要》圍繞11個方面出台38條舉措,提出了擴大內需的總體要求和具體方案,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推動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良性循環。
消費是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綱要》中所用的筆墨很多。促進消費,不能僅停留於衣食住行等層面,正如《綱要》明確的,要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擴大服務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著力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消費需求。以培育新型消費為例,今年以來,以潮流夜市、後備箱集市、社區民生夜市、音樂角市集為代表的新型消費場景加速湧現。它們“小而美”又不失“煙火氣”,激發了人們的消費熱情。
數據顯示,1月至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19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0.1%。提振消費已是當務之急。短期看,消費券能發揮積極作用。12月以來,各地促進消費的“紅包雨”誠意滿滿,在惠民生的同時提振了市場信心。長期講,消費無法脫離整個經濟循環而獨立存在,需要與生產、分配和交換等各個環節相匹配。因此,《綱要》對於優化投資結構、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供給質量、健全現代市場和流通體系等做了針對性的部署。
當然,錢包鼓起來,人們才敢更多地消費。2021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4%。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不少潛力可挖。為此,《綱要》要求,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可以說,無論厚植發展潛力,還是增強發展後勁,多措並舉提高居民收入才是根本之策。
大國經濟具有內需為主導的顯著特徵。我國消費市場韌性強、潛力大,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的總體態勢沒有改變。擴大內需的“頂層設計”已經出台,只要把世界上最有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這個戰略資源充分用好,推動供需良性互動,就能進一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