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本是傳統外貿旺季的四季度,卻遭遇了“旺季不旺”的尷尬境況。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僅為0.1%,連續2個月出現下滑,“訂單不足”已讓不少外貿企業感受到大雪時節的陣陣寒意。
受外需走弱、對比基數高等因素影響,外貿增速下滑本在意料之中,但從年中的兩位數增長下探至如今的0.1%,數據的急速跌宕還是令市場人士憂心忡忡——這是外貿持續高位運行後的正常回調,還是意味著下行通道的開啓?
在外貿行業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也曾多次出現過類似狀況。與以往不同的是,我國外貿歷經市場風雨洗禮後,已建立起門類齊全、配套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近年來,國內部分行業出現了訂單流出和產業外遷的現象,但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當中的地位依然是穩固的,短期內我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不可動搖。
從外貿規模看,前10個月,我國外貿運行總體穩中有進,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進口總額均創下了歷史同期新高。進入11月份以來,我國外貿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嚴峻,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多,外需不足成為突出挑戰,外貿進出口進一步承壓,同時去年年底高基數影響逐步顯現,月度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綜合來看,當前我國外貿與全球經貿發展的整體走勢是基本一致的。
最新一期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也印證了上述分析。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8.7%,較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低於50%,表明全球制造業仍面臨較大收縮壓力。目前,全球經濟深受增長乏力、地緣政治風險、通脹高企以及缺乏新增長點等困擾,預計明年增速將進一步放緩,全球貿易增長動能也將隨之下降。
不過,全球貿易動能下降并不代表沒有商機,我國外貿業從市場摔打中成長起來,不僅先天具備較強的韌性,而且善於從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疫情發生以來,得益於我國政府出台的一攬子穩外貿政策以及強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等,外貿行業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發揮出產業鏈供應鏈優勢,實現了來之不易的逆勢增長。今年以來,隨著全球疫情格局改變,我國外貿結束了普漲行情,行業發展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分化趨勢,特別是在傳統制造業普遍面臨訂單萎縮的情況下,太陽能及取暖設備、工業激光機械、新能源汽車等細分領域出口卻在加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