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5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道,台灣《旺報》10月30日發表文章稱,朔爾茨將率領德國企業家出訪中國大陸,成為中共二十大後第一位訪問大陸的西方國家領導人,彰顯德國雖與美國和歐盟同盟,但有自己的國家利益與戰略選擇的立場。
文章指出,大陸的制造能力吸引德國企業大筆投資。德國化工集團巴斯夫宣布了在廣東湛江的100億歐元投資計畫,這是德國公司在大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
文章認為,企業前往大陸投資,已非看中低廉的人力成本,而是生產質量、創新能力、集聚效應及可靠性,這些都不是短期內可以替代的,更不要說龐大的市場了。德國企業不願與大陸脫鈎,不樂見政府對投資大陸的限制。
文章強調,理解德國與大陸的經貿現狀,就能理解朔爾茨對漢堡港案的力挺,絕非只是訪問的伴手禮。朔爾茨在出任默克爾內閣財長之前,曾擔任過漢堡市長多年,深知此商業案對於德國地方發展與企業出路乃至政局穩定的重要性,朔爾茨寧願頂住各方壓力回歸經濟理性。
文章稱,據美國智庫日前公布的消息,今年上半年歐洲外商對大陸直接投資金額不減反增,而且集中在德、英、荷、法10大跨國公司。歐洲大國領導人都須面對與朔爾茨同樣的兩難情境,朔爾茨不會是唯一選擇以經濟為重的領導人。
文章指出,從中共二十大設定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宣示,可以判斷北京將以經濟發展為優先,經濟遠景仍然可以期待,大陸不會放棄與歐洲國家改善關系、擴大經濟合作的機會。
文章指出,德國率先開啓合作之窗,相信雙方都會把握難得的契機,處理好雙邊經貿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