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審結案件510萬件,法官人均辦案達230件,不少地方超過300件……”過去一年,遍布全國的9000多家人民法庭,收穫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人民法庭,是基層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也是我國審判體系的“神經末梢”。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法院著力夯實基層基礎,推動人民法庭建設提質增效。人民法庭立足審判職能,通過案件審理、多元解紛以及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等方式,為保障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寫下生動注腳,讓人民群眾第一時間感受到司法的力度與溫度。
傾情耕耘,為民排憂解難
文安驛,一座陝北千年古鎮。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亮北山上的烽火台,山腳下的這座小鎮,在睡夢中逐漸醒來。穿鎮而過的小河南岸,文安驛法庭一天忙碌而緊張的工作開始了。
一大早來登門的,是年近八旬的王大娘。原來,老人家膝下有五個子女,老伴兒去世後,子女們因為家庭矛盾鬧掰了,老人的贍養問題也被拋在了一邊。案件受理後,辦案法官經過一番周折,終於讓不相往來的一家人“團聚”了。讓他們意外的是,見面的場所並不是威嚴的法庭,而是針對家庭糾紛精心設置的家事審判室。
在溫馨的氛圍中,一家人坐在一起,慢慢敞開了心扉。經過法官幾小時的調解協商,一家人終於冰釋前嫌。王大娘的養老問題有了着落,她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你們忙前跑後,不知磨了多少腿把子、費了多少嘴皮子!”王大娘激動地握緊了法官的手。
作為陝西省延川縣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文安驛法庭是3萬多鄉親們“家門口”的法庭。法庭堅持“深入群眾,服務群眾”,傳承弘揚“馬錫五審判方式”和新時代“楓橋經驗”,把司法的溫暖送到群眾的心窩窩里。和文安驛法庭一樣,從陝南秦嶺腹地到陝北黃土高原,從漢江兩岸到渭水之濱,陝西全省400多家人民法庭扎根基層、厚植鄉情,在三秦大地寫下對法治的忠誠。
|